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0页
        1.3.2 比较分析法第10-11页
        1.3.3 系统分析法第11页
        1.3.4 制度分析法第11页
    1.4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4.1 国外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研究第11-13页
        1.4.2 国内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研究第13-14页
        1.4.3 关于制度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6-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20页
        2.1.1 学生事务第16-17页
        2.1.2 学生事务管理第17-18页
        2.1.3 制度第18-19页
        2.1.4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第20-21页
        2.2.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第21页
        2.2.3 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第23-39页
    3.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内涵第23-25页
        3.1.1 制度有效性的内涵第23-24页
        3.1.2 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内涵第24-25页
    3.2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第25-33页
        3.2.1 制度规范不够健全第25-26页
        3.2.2 制度理念不够人性第26-29页
        3.2.3 制度机制不够科学第29-31页
        3.2.4 制度主体不够专业第31-33页
    3.3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的制度理论解释第33-39页
        3.3.1 路径依赖原因第33-34页
        3.3.2 合法性机制原因第34-35页
        3.3.3 制度环境原因第35-39页
第四章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建议对策第39-48页
    4.1 建立科学规范体系第39-40页
        4.1.1 健全的规范体系建设第39页
        4.1.2 配套的制度体系安排第39-40页
    4.2 倡导人本管理理念第40-43页
        4.2.1 深入贯穿“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第40-41页
        4.2.2 积极落实“服务至上”意识,关心学生实际需求第41-42页
        4.2.3 推进实施分类指导工作,满足学生多元要求第42-43页
    4.3 实施科学管理机制第43-45页
        4.3.1 组织结构扁平化第43-44页
        4.3.2 管理模式多样化第44-45页
    4.4 培养专业管理队伍第45-47页
        4.4.1 学科化队伍建设第45-46页
        4.4.2 专业化队伍培养第46-47页
    4.5 建构生态管理环境第47-48页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第48-49页
    5.1 研究成果第48页
    5.2 研究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润滑橡胶轴承支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气囊—浮筏耦合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