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0-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 景观雕塑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2.1 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1.1 雕塑 | 第17页 |
2.1.2 景观小品 | 第17页 |
2.1.3 景观雕塑 | 第17-18页 |
2.2 景观雕塑基本特征及分类 | 第18-23页 |
2.2.1 景观雕塑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2 景观雕塑分类 | 第19-23页 |
2.3 景观雕塑功能 | 第23-25页 |
2.3.1 审美教育和舒压功能 | 第23页 |
2.3.2 文化积累功能 | 第23页 |
2.3.3 宣传功能 | 第23-24页 |
2.3.4 空间美学功能 | 第24页 |
2.3.5 经济功能 | 第24-25页 |
2.4 景观雕塑设计相关因子分析 | 第25-27页 |
2.4.1 景观雕塑与空间 | 第25-26页 |
2.4.2 景观雕塑与植物 | 第26页 |
2.4.3 景观雕塑与水体 | 第26-27页 |
2.4.4 景观雕塑与色彩 | 第27页 |
2.5 景观雕塑设计发展趋势 | 第27-31页 |
2.5.1 色彩的回归 | 第27-28页 |
2.5.2 对地域文脉的解读 | 第28-29页 |
2.5.3 材料的综合运用 | 第29-30页 |
2.5.4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 | 第30-31页 |
3 景观雕塑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 第31-34页 |
3.1 “两观三性”理论 | 第31页 |
3.2 城市雕塑美学理论 | 第31-32页 |
3.3 景观“三元”理论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4 景观雕塑评价的研究 | 第34-38页 |
4.1 国外景观评价机制介绍 | 第34页 |
4.2 景观评价机制在国内景观雕塑领域的应用 | 第34-35页 |
4.3 景观雕塑评价原则参考 | 第35-36页 |
4.4 如何建立合理的景观雕塑评价体系 | 第36-38页 |
5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公园绿地景观雕塑现状调查分析 | 第38-66页 |
5.1 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背景 | 第38-39页 |
5.2 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分布现状 | 第39-40页 |
5.3 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雕塑概述 | 第40-41页 |
5.4 实地调查 | 第41-55页 |
5.4.1 调查内容 | 第41-42页 |
5.4.2 现状分析 | 第42-52页 |
5.4.3 社会访谈及公众偏好度问卷调查 | 第52-55页 |
5.5 特例介绍与评析 | 第55-66页 |
5.5.1 湖滨公园 | 第56-58页 |
5.5.2 西湖南线 | 第58-60页 |
5.5.3 孤山 | 第60-63页 |
5.5.4 杭州花圃 | 第63-66页 |
6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公园绿地景观雕塑设计中的问题 | 第66-69页 |
6.1 景观雕塑类型丰富度不足 | 第66页 |
6.2 景观雕塑材质、色彩丰富度欠佳 | 第66-67页 |
6.3 景观雕塑内容与环境主题内容冲突 | 第67页 |
6.4 景观雕塑体量与环境空间冲突 | 第67页 |
6.5 景观雕塑缺乏维护管理 | 第67-69页 |
7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公园绿地景观雕塑设计与发展对策 | 第69-75页 |
7.1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公园绿地景观雕塑设计对策 | 第70-72页 |
7.1.1 巧于立意、突出特色 | 第70页 |
7.1.2 以人文本,融入情感 | 第70-71页 |
7.1.3 体量适宜,布置巧妙 | 第71页 |
7.1.4 精心取色,合理用材 | 第71-72页 |
7.1.5 优化环境,善于借景 | 第72页 |
7.2 杭州西湖环湖景区公园绿地景观雕塑发展对策 | 第72-75页 |
7.2.1 创建极具西湖特色的公园绿地景观雕塑系统 | 第72-73页 |
7.2.2 走“大众化”的公园绿地景观雕塑设计路线 | 第73页 |
7.2.3 走精品公园绿地景观雕塑之路 | 第73-74页 |
7.2.4 走可持续化发展的路线 | 第74页 |
7.2.5 完善相关法规及管理机制 | 第74-75页 |
8 结语 | 第75-76页 |
8.1 结论 | 第75页 |
8.2 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图表目录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