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1 内分泌干扰物 | 第12-18页 |
1.1.1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 第12-13页 |
1.1.2 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 | 第13-15页 |
1.1.3 内分泌干扰物的特性 | 第15页 |
1.1.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1.1.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毒性 | 第16-17页 |
1.1.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2 影响鱼类生长的环境因子 | 第18-20页 |
1.2.1 温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2 光照的影响 | 第19页 |
1.2.3 溶氧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4 pH值的影响 | 第20页 |
1.2.5 水体中污染物或化学物质的影响 | 第20页 |
1.2.6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20页 |
1.3 雌激素效应生物标志物在内分泌干扰中的运用 | 第20-23页 |
1.3.1 卵黄蛋白原(VTG) | 第21页 |
1.3.2 雌激素受体 | 第21-22页 |
1.3.3 卵壳前体蛋白(CHG)和卵黄膜蛋白(VEP) | 第22页 |
1.3.4 其它生物标志物 | 第22-23页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光照及温度变化对雌激素和壬基酚诱导的斑马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影响 | 第25-40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7-31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2.4.1 E2浓度对斑马鱼Vtg1、Vtg2及ERα基因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2 光周期和温度对E2诱导的斑马鱼内分泌干扰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3 NP浓度对斑马鱼Vtg1、Vtg2及ERα基因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4 光周期和温度对NP诱导的斑马鱼内分泌干扰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37页 |
2.5 讨论 | 第37-39页 |
2.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温度和光周期对17α-乙炔雌二醇、壬基酚及其混合物诱导的斑马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影响研究 | 第40-52页 |
3.1 前言 | 第40-4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41-42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2-48页 |
3.4.1 成年雄性斑马鱼肝脏组织中Vtg1、Vtg2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42-45页 |
3.4.2 成年雄性斑马鱼肝脏组织中ERα、ERβ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45-48页 |
3.5 讨论 | 第48-50页 |
3.6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温度及光照周期变化对不同发育阶段日本青鳉内雌激素和壬基酚诱导的分泌干扰效应的影响 | 第52-69页 |
4.1 前言 | 第52-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4.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53-56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56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6-65页 |
4.4.1 温度和光周期对青鳉仔鱼(24hpf)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影响 | 第56-59页 |
4.4.2 温度和光周期对青鳉幼鱼(30dpf)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影响 | 第59-62页 |
4.4.3 温度和光周期对青鳉成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影响 | 第62-65页 |
4.5 讨论 | 第65-67页 |
4.5.1 雌激素效应相关基因是响应EDCs的一种有效生物标志物 | 第65-66页 |
4.5.2 温度和光周期能够影响EDCs介导的雌激素效应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6页 |
4.5.3 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与药物浓度对EDCs介导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相互作用 | 第66-67页 |
4.6 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创新点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