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绿僵菌胁迫下红火蚁的防御行为及机制探讨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前言第17-31页
    1.1 红火蚁介绍第17-18页
        1.1.1 红火蚁基本特征第17页
        1.1.2 红火蚁入侵、适应及进化第17-18页
    1.2 红火蚁防治策略第18-19页
    1.3 红火蚁生物防治第19-22页
        1.3.1 蚤蝇第19-20页
        1.3.2 微孢子虫第20页
        1.3.3 虫生真菌第20-21页
        1.3.4 不同生物防治方法比较第21-22页
    1.4 病原菌与寄主间协同进化第22-24页
        1.4.1 病原菌适应性进化第22-23页
        1.4.2 寄主适应性进化第23-24页
    1.5 社会性昆虫被病原菌侵染后的行为适应性第24-28页
        1.5.1 不同品级工蚁/蜂的行为方式第24页
        1.5.2 育幼蚁/蜂被病原菌侵染后的行为变化第24-25页
        1.5.3 觅食蚁/蜂被病原菌侵染后的行为变化第25-26页
        1.5.4 清洁蚁/蜂被病原菌侵染后的行为变化第26-28页
    1.6 本文研究思路第28-29页
    1.7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9-30页
        1.7.1 研究目的第29页
        1.7.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8 研究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2章 虫生真菌对红火蚁的毒力和驱避性第31-39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2.2.1 供试昆虫第31页
        2.2.2 供试菌株第31-33页
        2.2.3 实验方法第33-34页
        2.2.4 数据处理第3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2.3.1 各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第34-37页
        2.3.2 真菌对红火蚁的驱避性第37-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M09菌株的分子鉴定以及侵染红火蚁过程的电镜观察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2.1 供试昆虫第39页
        3.2.2 供试菌株第39-40页
        3.2.3 实验方法第40-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3.3.1 绿僵菌的分子鉴定第43-45页
        3.3.2 绿僵菌在侵染红火蚁的电镜观察第45-48页
    3.4 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绿僵菌胁迫对育幼蚁护蛹行为的影响第50-57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4.2.1 供试昆虫第50页
        4.2.2 供试菌株第50页
        4.2.3 实验方法第50-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4.3.1 育幼行为观察第52页
        4.3.2 育幼蚁密度对蛹体表孢子数量的影响第52-53页
        4.3.3 育幼蚁对蛹体表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3-55页
        4.3.4 育幼蚁对蛹羽化率的影响第55页
    4.4 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绿僵菌胁迫对育幼蚁向觅食蚁行为转变的影响及转录组分析第57-74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5.2.1 供试昆虫第57页
        5.2.2 供试菌株第57页
        5.2.3 实验方法第57-60页
    5.3 结果第60-73页
        5.3.1 育幼蚁感染真菌后在蛹室的活动行为第60-62页
        5.3.2 真菌侵染影响育后行为第62-63页
        5.3.3 育幼蚁、觅食蚁、真菌侵染的育幼蚁三者之间整体基因表达模式第63页
        5.3.4 育幼蚁-觅食蚁差异基因表达第63-66页
        5.3.5 感病-健康育幼蚁差异基因表达第66-68页
        5.3.6 真菌侵染影响基因表达向觅食蚁转变第68-71页
        5.3.7 荧光定量PCR验证第71-73页
    5.4 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绿僵菌胁迫影响觅食蚁的觅食和交哺行为第74-89页
    6.1 引言第74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4-80页
        6.2.1 供试昆虫第74页
        6.2.2 供试菌株第74-75页
        6.2.3 实验方法第75-80页
        6.2.4 数据处理第80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0-88页
        6.3.1 绿僵菌侵染对红火蚁觅食量的影响第80-81页
        6.3.2 绿僵菌侵染对红火蚁觅食苦味性物质的影响第81-84页
        6.3.4 绿僵菌侵染对红火蚁交哺行为的影响第84-85页
        6.3.5 绿僵菌侵染对红火蚁交哺食物量的影响第85-86页
        6.3.6 绿僵菌侵染对红火蚁体表碳氢化合物的影响第86-88页
    6.4 小结第88-89页
第7章 绿僵菌胁迫下红火蚁的梳理行为变化第89-100页
    7.1 引言第89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89-92页
        7.2.1 供试昆虫第89页
        7.2.2 供试菌株第89页
        7.2.3 实验方法第89-92页
        7.2.4 数据处理第92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92-98页
        7.3.1 不同工蚁密度条件下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第92-93页
        7.3.2 绿僵菌胁迫对红火蚁梳理行为的影响第93-95页
        7.3.3 梳理行为对红火蚁体表孢子数量的影响第95-97页
        7.3.4 红火蚁社会性免疫第97-98页
    7.4 小结第98-100页
第8章 绿僵菌胁迫加快红火蚁的搬尸行为第100-112页
    8.1 引言第100页
    8.2 材料与方法第100-103页
        8.2.1 供试昆虫第100-101页
        8.2.2 供试菌株第101页
        8.2.3 实验方法第101-103页
        8.2.4 数据分析第103页
    8.3 结果第103-111页
        8.3.1 红火蚁对同巢和它巢工蚁尸体的搬尸行为第103-105页
        8.3.2 红火蚁对染菌和未染菌同巢工蚁尸体的搬尸行为第105页
        8.3.3 红火蚁对蛹尸体的搬尸行为第105-106页
        8.3.4 尸体体表化学物质分析第106-110页
        8.3.5 脂肪酸对红火蚁搬蛹尸体行为的影响第110-111页
    8.4 小结第111-112页
第9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112-121页
    9.1 讨论第112-118页
        9.1.1 育幼蚁在绿僵菌胁迫下的行为变化第112-113页
        9.1.2 绿僵菌胁迫影响觅食蚁的觅食和交哺行为第113-115页
        9.1.3 绿僵菌胁迫下红火蚁的清洁行为变化第115-117页
        9.1.4 利用病原真菌防治红火蚁的策略第117-118页
    9.2 结论第118页
    9.3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118-119页
    9.4 进一步研究内容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附录A第133-134页
附录B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镍—双噁唑啉络合物催化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样图学习的快速图像编辑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