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DHS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1.1 DHS与eIF-5A关系 | 第9-10页 |
1.1.2 DHS功能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 叶绿素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叶绿体发育过程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9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5页 |
2.1.2 载体 | 第15页 |
2.1.3 菌种 | 第15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2.1.5 PCR引物 | 第16-17页 |
2.1.6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7-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36页 |
2.2.1 矮牵牛总RNA的提取 | 第19-20页 |
2.2.2 cDNA的合成 | 第20页 |
2.2.3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20-22页 |
2.2.4 VIGS载体的构建 | 第22-25页 |
2.2.5 VIGS载体导入农杆菌 | 第25-27页 |
2.2.6 农杆菌侵染矮牵牛植株 | 第27页 |
2.2.7 VIGS后的表型观察与取样 | 第27-28页 |
2.2.8 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第28页 |
2.2.9 叶片台盼蓝染色 | 第28-29页 |
2.2.10 叶片的细胞、亚细胞水平观察 | 第29-31页 |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1-32页 |
2.2.12 pGBT7-PhDHS诱饵载体构建与矮牵牛cDNA文库双杂交 | 第32-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50页 |
3.1 VIGS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6-37页 |
3.1.1 pTRV2-PhCHS载体的构建 | 第36页 |
3.1.2 pTRV2-PhCHS-PhCH42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3.2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表型的影响 | 第37-40页 |
3.2.1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叶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萼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PhDHS基因沉默后叶片表型恢复变化 | 第39页 |
3.2.4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叶片衰老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叶片细胞、亚细胞水平上的影响 | 第40-45页 |
3.3.1 PhDHS基因沉默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叶绿体细胞的影响 | 第41页 |
3.3.3 PhDHS基因沉默对矮牵牛叶肉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1-45页 |
3.4 PhDHS沉默叶片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45-50页 |
3.4.1 叶片RNA的提取 | 第45页 |
3.4.2 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第45-47页 |
3.4.3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PhDHS互作蛋白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4.1 PhDHS在植物中的功能鉴定与分析 | 第50-51页 |
4.2 PhDHS沉默叶片失绿表型和PhPDS以及PhCH42的关系 | 第51页 |
4.3 PhDHS沉默叶片失绿表型可逐渐恢复原状 | 第51-52页 |
4.4 PhDHS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 | 第52页 |
4.5 PhDHS沉默表型和PheIF5As及PhDOHH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