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应用关联分析挖掘大豆对Cercospora sojina race12的抗性位点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8-26页
    1.1 大豆灰斑病概论第8-12页
        1.1.1 大豆灰斑病介绍第8-9页
        1.1.2 大豆灰斑病的病原、病害症状及危害第9-10页
        1.1.3 大豆灰斑病菌的特征第10页
        1.1.4 大豆灰斑病的侵染和流行第10-11页
        1.1.5 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方式以及鉴定标准第11-12页
        1.1.6 大豆灰斑病菌致病性的变异第12页
        1.1.7 大豆抗灰斑病遗传研究、抗性基因研究第12页
    1.2 标记技术第12-17页
        1.2.1 遗传标记第12-13页
        1.2.2 DNA分子标记第13-14页
        1.2.3 SSR标记概念及特征第14页
        1.2.4 SSR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4-17页
    1.3 大豆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大豆疫霉根腐病第17-18页
        1.3.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第18页
        1.3.3 大豆花叶病毒病第18-19页
        1.3.4 大豆灰斑病第19页
    1.4 关联分析第19-23页
        1.4.1 关联分析概念及特点第19-20页
        1.4.2 关联分析基础——连锁不平衡第20页
        1.4.3 关联分析的策略第20-22页
        1.4.4 关联分析的统计方法第22页
        1.4.5 影响关联分析的因素第22-23页
        1.4.6 关联分析应用于挖掘位点的进展第23页
    1.5 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的发展与展望第23-2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7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7页
    2.1 试验材料第26-29页
        2.1.1 材料第26-27页
        2.1.2 试验仪器药品第27-28页
        2.1.3 溶液的配置第28-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37页
        2.2.1 灰斑病菌培养及接种第29页
        2.2.2 群体抗性鉴定第29-30页
        2.2.3 大豆基因组DNA提取第30页
        2.2.4 DNA浓度检测第30页
        2.2.5 SSR分析第30-36页
        2.2.6 数据分析第36页
        2.2.7 群体结构分析第36页
        2.2.8 关联分析第36页
        2.2.9 表型效应值分析第36-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68页
    3.1 表型数据统计第37-42页
    3.2 基因型数据分析第42-58页
        3.2.1 320 份大豆SSR标记电泳结果分析第42页
        3.2.2 多态性信息含量分析第42-58页
    3.3 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第58-62页
    3.4 关联分析第62-65页
    3.5 表型效应值第65-68页
4 讨论第68-70页
    4.1 材料的选择第68页
    4.2 优异位点第68-69页
    4.3 遗传多样性第69页
    4.4 抗病性鉴定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附录第82-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阴阳理念在家居灯具中的应用设计研究
下一篇: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研究--以齐齐哈尔市罗西亚大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