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CBTC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2.1 CBTC国外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2.2 CBTC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实时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 | 第13-20页 |
2.1 形式化方法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2.2 时间自动机 | 第14-16页 |
2.2.1 时间自动机的语义 | 第14-15页 |
2.2.2 时间自动机积的构造 | 第15-16页 |
2.3 时间自动机的验证工具UPPAAL | 第16-18页 |
2.3.1 UPPAAL简介 | 第16-17页 |
2.3.2 BNF语法 | 第17-18页 |
2.4 小结 | 第18-20页 |
3 CBTC区域控制子系统列车运行需求分析 | 第20-33页 |
3.1 CBTC系统概述 | 第20-24页 |
3.1.1 CBTC系统结构 | 第20-22页 |
3.1.2 CBTC系统关键技术 | 第22-24页 |
3.2 区域控制子系统需求分析 | 第24-32页 |
3.2.1 列车管理 | 第24-27页 |
3.2.2 移动授权 | 第27-29页 |
3.2.3 ZC切换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3.2.4 ZC与CBTC其他子系统信息交互 | 第30-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4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区域控制子系统建模 | 第33-40页 |
4.1 列车管理的时间自动机模型 | 第33-36页 |
4.1.1 列车登录模型 | 第33-34页 |
4.1.2 列车ATP运行模型 | 第34-35页 |
4.1.3 列车注销模型 | 第35-36页 |
4.2 移动授权模型 | 第36-37页 |
4.3 ZC切换模型 | 第37-38页 |
4.4 ZC与CBTC其他子系统交互模型 | 第38-39页 |
4.5 小结 | 第39-40页 |
5 基于UPPAAL的区域控制子系统模型仿真及验证 | 第40-45页 |
5.1 时间自动机网络模型构造 | 第40页 |
5.2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5.3 模型验证 | 第43-44页 |
5.4 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