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前言 | 第13-19页 |
1.1 玉米籽粒发育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1.1 籽粒发育进程的研究 | 第13页 |
1.1.2 籽粒发育的物质充实 | 第13-15页 |
1.1.3 籽粒发育蛋白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 本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玉米籽粒发育物质积累研究 | 第19-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2.2.1 鲜样百粒重、百粒体积变化情况 | 第20-21页 |
2.2.2 干物质积累 | 第21页 |
2.2.3 品质指标变化 | 第21-23页 |
2.2.4 生育时期划分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页 |
3 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建立及条件优化 | 第24-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1.2 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3.1.3 试剂溶液的配制 | 第26-28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28-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3.2.1 不同提取方法蛋白质质量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3.2.2 不同提取方法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3.2.3 IEF聚焦条件优化 | 第38-39页 |
3.2.4 不同p H范围的比较 | 第39-40页 |
3.2.5 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搜索 | 第40-43页 |
3.3 小结 | 第43页 |
3.3.1 确立了适合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的蛋白质提取方法 | 第43页 |
3.3.2 优化了双向电泳技术体系 | 第43页 |
4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建立及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 第43-5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1.1 材料 | 第43页 |
4.1.2 方法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4.2.1 籽粒发育相关蛋白分离及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 第44-46页 |
4.2.2 差异表达蛋白质质谱鉴定分析 | 第46-47页 |
4.2.3 差异蛋白质点表达分析 | 第47-49页 |
4.2.4 鉴定蛋白表达分析 | 第49-57页 |
4.3 小结 | 第57-58页 |
4.3.1 建立了籽粒发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 | 第57页 |
4.3.2 籽粒发育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鉴定 | 第57页 |
4.3.3 差异表达蛋白点表达模式分类 | 第57页 |
4.3.4 鉴定的蛋白在两供试材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 第57-58页 |
5 不同玉米种质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特异表达蛋白质研究 | 第58-9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9-90页 |
5.2.1 不同种质籽粒发育不同时期差异表达蛋白点鉴定分析 | 第59-81页 |
5.2.2 差异表达蛋白在供试材料中的表达分析 | 第81-84页 |
5.2.3 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 | 第84-85页 |
5.2.4 差异表达蛋白的Pathway分析 | 第85-86页 |
5.2.5 特异表达蛋白与籽粒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86-90页 |
5.3 小结 | 第90-91页 |
5.3.1 不同种质籽粒发育不同时期特异表达蛋白点鉴定 | 第90页 |
5.3.2 差异表达蛋白材料间表达差异和发育时期差异 | 第90页 |
5.3.3 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 | 第90页 |
5.3.4 差异表达蛋白的Pathway分析 | 第90页 |
5.3.5 籽粒产量品质性状与特异表达蛋白的关联分析 | 第90-91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91-102页 |
6.1 讨论 | 第91-100页 |
6.1.1 蛋白质提取方法 | 第91页 |
6.1.2 蛋白质质谱鉴定 | 第91页 |
6.1.3 差异表达蛋白在供试材料中的表达 | 第91-92页 |
6.1.4 籽粒发育机理探讨 | 第92-100页 |
6.2 结论 | 第100-101页 |
6.3 创新点 | 第101页 |
6.4 展望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附录 | 第109-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