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1.2 图像加密算法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主要工作 | 第12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 第2章 图像加密基础 | 第14-30页 |
| 2.1 数据加密简介 | 第14-15页 |
| 2.2 现代加密算法 | 第15-18页 |
| 2.2.1 DES算法 | 第15-16页 |
| 2.2.2 AES算法 | 第16-18页 |
| 2.3 混沌理论 | 第18-21页 |
| 2.4 图像加密基本思想 | 第21-25页 |
| 2.4.1 基于置乱的图像加密算法 | 第21-23页 |
| 2.4.2 基于灰度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 | 第23页 |
| 2.4.3 结合置乱和灰度变换的图像加密算法 | 第23-25页 |
| 2.5 加密效果评估 | 第25-28页 |
| 2.5.1 直方图分析 | 第25-26页 |
| 2.5.2 图像熵 | 第26-27页 |
| 2.5.3 像素相关性 | 第27-28页 |
| 2.6 Android系统中图像的处理 | 第28-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针对无损压缩图像的加密算法设计 | 第30-42页 |
| 3.1 设计基础 | 第30-31页 |
| 3.2 算法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 3.3 具体步骤 | 第32-33页 |
| 3.3.1 加密过程 | 第32-33页 |
| 3.3.2 解密过程 | 第33页 |
| 3.4 算法在Android平台中的实现 | 第33-36页 |
| 3.5 算法分析 | 第36页 |
| 3.6 实验分析 | 第36-41页 |
| 3.6.1 图像加密的仿真 | 第36-37页 |
| 3.6.2 密钥敏感性分析 | 第37-38页 |
| 3.6.3 直方图分析 | 第38-39页 |
| 3.6.4 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 3.6.5 图像熵分析 | 第40-41页 |
| 3.6.6 加密解密时间测试 | 第4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针对有损压缩图像的加密算法设计 | 第42-54页 |
| 4.1 JPEG格式的基本介绍 | 第42-45页 |
| 4.1.1 颜色转换 | 第43页 |
| 4.1.2 分块 | 第43页 |
| 4.1.3 DCT变换 | 第43页 |
| 4.1.4 量化 | 第43-45页 |
| 4.1.5 编码 | 第45页 |
| 4.2 加密思想 | 第45-46页 |
| 4.3 加密算法 | 第46-47页 |
| 4.3.1 分块的置乱 | 第46页 |
| 4.3.2 DC系数加密 | 第46-47页 |
| 4.3.3 系数置乱 | 第47页 |
| 4.4 算法在Android平台中的实现 | 第47-48页 |
| 4.5 算法分析 | 第48-49页 |
| 4.6 实验分析 | 第49-53页 |
| 4.6.1 算法仿真实验 | 第49-50页 |
| 4.6.2 密钥空间分析 | 第50页 |
| 4.6.3 图像压缩比测试 | 第50-51页 |
| 4.6.4 加密时间测试 | 第51-52页 |
| 4.6.5 密钥敏感性 | 第52-53页 |
| 4.6.6 图像熵与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4页 |
|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