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氮掺杂碳材料 | 第12-15页 |
1.2.1 氮掺杂碳材料作为氧还原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 第13页 |
1.2.2 氮掺杂碳材料自身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其他杂原子掺杂碳材料 | 第15-17页 |
1.3.1 硼掺杂碳材料 | 第15-16页 |
1.3.2 硫掺杂碳材料 | 第16页 |
1.3.3 磷掺杂碳材料 | 第16-17页 |
1.4 生物质基碳材料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的合成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3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的制备和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4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2.3.1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的结构表征 | 第25-27页 |
2.3.2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和商业化Pt/C的氧还原活性研究 | 第27-28页 |
2.3.3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和商业化Pt/C的耐甲醇干扰性能研究 | 第28-29页 |
2.3.4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和商业化Pt/C的抗CO毒害性能研究 | 第29-30页 |
2.3.5 氮掺杂碳包覆Mn3O4纳米棒和商业化Pt/C的稳定性能研究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生物质氮掺杂碳材料的合成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3 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和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4 氮掺杂碳材料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3.3.1 氮掺杂碳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6-41页 |
3.3.2 氮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氧还原活性研究 | 第41-45页 |
3.3.3 氮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耐甲醇干扰性能研究 | 第45-46页 |
3.3.4 氮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抗CO毒害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3.3.5 氮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稳定性研究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生物质的氮、硫双掺杂碳材料的合成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49-63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3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49-5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4.2.3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和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4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4.3.1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53-57页 |
4.3.2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氧还原活性研究 | 第57-59页 |
4.3.3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抗CO毒害性能研究 | 第59-60页 |
4.3.4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耐甲醇干扰性能研究 | 第60页 |
4.3.5 氮、硫双掺杂碳材料和商业化Pt/C的稳定性研究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