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贡献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主要贡献 | 第18页 |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8-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1.1 战略管理概述 | 第21页 |
2.1.2 战略管理的过程 | 第21-22页 |
2.1.3 战略分析工具 | 第22-23页 |
2.2 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 | 第23-25页 |
2.2.1 产业政策 | 第23-24页 |
2.2.2 产业结构 | 第24-25页 |
第3章 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第25-37页 |
3.1 世界茶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3.1.1 世界茶叶的生产情况 | 第25-26页 |
3.1.2 世界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3.2 中国茶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7-30页 |
3.2.1 中国茶叶的生产情况 | 第27-29页 |
3.2.2 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3.3 湖南茶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3.3.1 湖南茶叶的现状 | 第30-31页 |
3.3.2 湖南茶叶的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3.4 常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3.4.1 常宁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32-34页 |
3.4.2 常宁茶叶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第4章 常宁茶叶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37-46页 |
4.1 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 第37-39页 |
4.1.1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8-39页 |
4.1.2 区位与地域优势 | 第39页 |
4.1.3 茶叶品质优势 | 第39页 |
4.1.4 文化旅游优势 | 第39页 |
4.2 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 第39-40页 |
4.2.1 管理方式落后 | 第39-40页 |
4.2.2 加工水平低 | 第40页 |
4.2.3 产销信息闭塞 | 第40页 |
4.2.4 人才技术缺乏 | 第40页 |
4.3 外部环境机遇分析 | 第40-41页 |
4.3.1 市场需求大 | 第40-41页 |
4.3.2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 第41页 |
4.3.3 发展潜力大 | 第41页 |
4.4 外部环境威胁分析 | 第41-42页 |
4.4.1 国家间的竞争加大 | 第41-42页 |
4.4.2 国内茶园发展过快 | 第42页 |
4.4.3 面临技术壁垒的威胁 | 第42页 |
4.5 常宁茶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2-46页 |
第5章 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 第46-52页 |
5.1 战略目标 | 第46-48页 |
5.1.1 短期目标 | 第46页 |
5.1.2 长期目标 | 第46-48页 |
5.2 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差异化和SO混合战略”部署 | 第48-52页 |
第6章 常宁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对策和措施 | 第52-56页 |
6.1 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 第52页 |
6.2 加大资金的投入 | 第52-53页 |
6.3 强化茶叶产业行业的管理 | 第53页 |
6.4 注重茶叶技术人才的培养 | 第53-56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