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热工量的测量仪表论文--流量测量仪表论文

影响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精度的主要因素研究

第一章 导言第10-23页
    1.1 流量计概述第10-14页
        1.1.1 流量计发展历史和概述第10-11页
        1.1.2 超声波流量计概述第11-14页
    1.2 论文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3 超声波气体流量计文献综述第14-21页
        1.3.1 超声信号处理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2 流量计安装效应的研究第19-21页
    1.4 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第21-23页
        1.4.1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21-22页
        1.4.2 论文结构第22-23页
第二章 超声流量检测原理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第23-35页
    2.1 时差法超声流量计量原理第23-27页
        2.1.1 超声流量测量原理第23-25页
        2.1.2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第25-27页
    2.2 超声波计量影响因素分析第27-33页
        2.2.1 信号因素第27-29页
        2.2.2 时间基准第29-31页
        2.2.3 流场因素第31-33页
        2.2.4 仪表壳体几何尺寸误差第33页
    2.3 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超声波流量计流场研究第35-57页
    3.1 理想状态下的管道流动分析第35-38页
        3.1.1 充分发展的管道层流第35-37页
        3.1.2 充分发展的管道湍流第37-38页
    3.2 弯曲管道流动研究第38-50页
        3.2.1 管道流场计算方法讨论第39-41页
        3.2.2 计算网格研究第41-43页
        3.2.3 弯管二次流的仿真模型研究第43-46页
        3.2.4 单弯管流动的仿真研究第46-48页
        3.2.5 双弯管流动的仿真研究第48-50页
    3.3 管道粗糙度导致的流场变化研究第50-56页
        3.3.1 粗糙度定义以及影响分析第50-51页
        3.3.2 粗糙管道下的流动分布研究第51-56页
    3.4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超声波流量计流场适应性研究第57-74页
    4.1 声道系统设计与优化第57-60页
        4.1.1 声道系统设计与流量修正系数计算第57-60页
    4.2 流场因素导致的声时测量误差分析第60-61页
        4.2.1 径向速度分量影响第60页
        4.2.2 流场非对称分布影响第60-61页
    4.3 典型流动条件下的声道系统适应性研究第61-72页
        4.3.1 声道布置第62-64页
        4.3.2 不同声道系统受弯管流动影响研究第64-71页
        4.3.3 弦位置声道受粗糙管道流动的影响研究第71-72页
    4.4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超声波流量计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研究第74-102页
    5.1 基于DSP的实时信号处理硬件系统研究第74-80页
        5.1.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74-78页
        5.1.2 实时DSP硬件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与结构优化第78-80页
    5.2 超声波流量计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第80-98页
        5.2.1 超声流量测量信号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81-82页
        5.2.2 流量检测中的信号对象分析第82-85页
        5.2.3 Laguerre滤波原理分析与设计实现第85-90页
        5.2.4 信号的自适应处理研究第90-95页
        5.2.5 基于Laguerre滤波的自适应降噪研究第95-97页
        5.2.6 过零检测数字实现的讨论第97-98页
    5.3 超声实时信号处理系统试验研究第98-101页
    5.4 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超声波流量计样机试验研究第102-114页
    6.1 超声波流量计样机设计第102-103页
    6.2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标定试验研究第103-113页
        6.2.1 超声波流量计的干式标定与实流标定第103-104页
        6.2.2 超声波流量计实流标定装置第104-105页
        6.2.3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技术指标与标定内容第105-108页
        6.2.4 零流量校验测试第108-109页
        6.2.5 流量计实流标定第109-111页
        6.2.6 基于FWME的标定结果修正第111-113页
    6.3 小结第113-11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7页
    7.1 研究总结第114-115页
    7.2 相关工作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操纵论视角下的《生死疲劳》英译研究
下一篇: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