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区域旅游 | 第15页 |
2.1.2 协同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共生理论 | 第16页 |
2.2.2 竞合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 第17-18页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3.1 国外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2 国内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2.3.3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3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3.1 基于STC分析的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条件分析 | 第23-29页 |
3.1.1 环境维分析 | 第23-24页 |
3.1.2 时间维分析 | 第24页 |
3.1.3 能力维分析 | 第24-29页 |
3.2 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面临的问题 | 第29-32页 |
3.2.1 三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发展差距大 | 第29-30页 |
3.2.2 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合作诚意有限 | 第30页 |
3.2.3 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较为单一 | 第30-32页 |
第4章 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发展的博弈分析 | 第32-40页 |
4.1 区域内两个省市竞合的博弈分析 | 第32-36页 |
4.2 京津冀三省市竞合的博弈分析 | 第36-38页 |
4.3 京津冀三地与区域协调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38-40页 |
第5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构建 | 第40-51页 |
5.1 基于空间结构的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构建 | 第40-47页 |
5.1.1 按空间结构划分的现有合作模式分析 | 第40-43页 |
5.1.2 基于空间结构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构建 | 第43-47页 |
5.2 基于竞合主体的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构建 | 第47-51页 |
5.2.1 按合作主体划分的现有合作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5.2.2 基于竞合主体的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的模式构建 | 第48-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