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1 主要思想 | 第15-16页 |
1.4.2 重点和难点 | 第16页 |
1.5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第16-17页 |
1.6 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30页 |
2.1 科技金融的含义和特征 | 第18-20页 |
2.1.1 科技金融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2 科技金融的规律特征 | 第19-20页 |
2.2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 第20-26页 |
2.2.1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 | 第20-22页 |
2.2.2 科技金融体系中的参与主体 | 第22-24页 |
2.2.3 科技金融体系的运行模式 | 第24-26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3.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26-27页 |
2.3.2 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7-28页 |
2.3.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发展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6页 |
3.1 发展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 | 第30-31页 |
3.1.1 促进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腾飞 | 第30-31页 |
3.1.2 完善的金融体系需要发展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 第31页 |
3.2 苏州需要发展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 第31-36页 |
3.2.1 苏州拥有发展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良好基础 | 第31-34页 |
3.2.2 苏州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发展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苏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45页 |
4.1 苏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36-40页 |
4.1.1 科技金融信贷体系初步建立 | 第36-38页 |
4.1.2 相关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 第38-39页 |
4.1.3 创业风险投资得到补充 | 第39页 |
4.1.4 积极推动人才的引进与落实工作 | 第39-40页 |
4.2 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存在的瓶颈分析 | 第40-45页 |
4.2.1 在观念上对科技金融以及其服务平台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40-41页 |
4.2.2 金融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依然不足 | 第41-42页 |
4.2.3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帮助有待加强 | 第42-44页 |
4.2.4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外部环境的支持还需完善 | 第44页 |
4.2.5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未得到缓解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发展高效的区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对策 | 第45-52页 |
5.1 其他国家发展科技服务平台的经验借鉴 | 第45-47页 |
5.1.1 完善的法律环境与政策支持 | 第45页 |
5.1.2 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 | 第45-46页 |
5.1.3 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 第46-47页 |
5.2 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特征 | 第47-48页 |
5.2.1 构建原则 | 第47-48页 |
5.2.2 平台的功能定位 | 第48页 |
5.3 苏州高新区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对策 | 第48-52页 |
5.3.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科技金融服务观念 | 第48-49页 |
5.3.2 加强政策支持,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第49-50页 |
5.3.3 强化科技企业资金获取能力与使用效率 | 第50页 |
5.3.4 完善苏州高新区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 第50页 |
5.3.5 构建苏州高新区融资担保体系 | 第50-51页 |
5.3.6 进一步完善服务平台,加强科技金融环境建设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