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深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预期目标 | 第13-14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坑变形时空效应的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2.1 基坑变形的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2.1.1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 | 第15-16页 |
2.1.2 基坑坑外地表沉降 | 第16-17页 |
2.2 基坑工程时空效应机理 | 第17-19页 |
2.2.1 围护结构的时空效应 | 第17-18页 |
2.2.2 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 | 第18-19页 |
2.3 施工过程的时空效应 | 第19-20页 |
2.4 根据时空效应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方法 | 第20-22页 |
第3章 工程概述及监测分析 | 第22-42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第23-24页 |
3.2.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3页 |
3.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3.3 基坑支护设计 | 第24-27页 |
3.3.1 地下连续墙设计 | 第24-25页 |
3.3.2 内支撑和锚杆设计 | 第25-27页 |
3.4 监测方案的选取 | 第27-31页 |
3.4.1 监测方案选取的目的和内容 | 第27页 |
3.4.2 监测的方法以及测点的布置 | 第27-31页 |
3.5 施工工况 | 第31-32页 |
3.6 监测资料总结的时空效应分析 | 第32-41页 |
3.6.1 坑外地表沉降分析 | 第33-35页 |
3.6.2 墙顶水平位移变形分析 | 第35页 |
3.6.3 墙身水平位移变形分析 | 第35-38页 |
3.6.4 地连墙弯矩监测分析 | 第38-39页 |
3.6.5 地连墙弯矩监测分析 | 第39-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分析 | 第42-56页 |
4.1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建模有限差分理论 | 第42-44页 |
4.1.1 概述 | 第42页 |
4.1.2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2-43页 |
4.1.3 结构单元的选取 | 第43-44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4.2.1 模型尺寸和单元划分 | 第44-45页 |
4.2.2 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4.2.3 计算模型施工阶段的划分 | 第46-47页 |
4.3 基坑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7-55页 |
4.3.1 地表沉降分析 | 第47-49页 |
4.3.2 墙体水平位分析 | 第49-52页 |
4.3.3 地连墙弯矩分析 | 第52-54页 |
4.3.4 内支撑轴力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深基坑工程时空效应的探讨 | 第56-73页 |
5.1 先挖后撑与先撑后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56-60页 |
5.2 开槽与不开槽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0-63页 |
5.3 支撑位置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3-70页 |
5.4 支撑架设时机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