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基于聚苯胺的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7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储能元件介绍第15-35页
        1.2.1 超级电容器第15-26页
        1.2.2 燃料电池第26-35页
    1.3 聚苯胺材料的研究现状第35-37页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7页
第二章 聚苯胺@羧基化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7-62页
    2.1 引言第47-48页
    2.2 实验部分第48-50页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8页
        2.2.2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48-49页
        2.2.3 物性表征第49页
        2.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9-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2.3.1 形貌,成分与结构分析第50-54页
        2.3.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4-57页
        2.3.3 聚苯胺@碳纳米管电极材料生长机理第57-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三章 聚苯胺@碳布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62-77页
    3.1 引言第62-63页
    3.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63页
        3.2.2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63-64页
        3.2.3 物性表征第64页
        3.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64-6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3.3.1 形貌,成分与结构分析第65-67页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7-72页
        3.3.3 聚苯胺@碳布电极材料生长机理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四章 形貌可控的聚苯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77-95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78页
        4.2.2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78-79页
        4.2.3 物性表征第79页
        4.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9-8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0-91页
        4.3.1 形貌,成分与结构分析第80-84页
        4.3.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4-90页
        4.3.3 形貌可控的聚苯胺生长机理第90-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第五章 聚苯胺基Fe(Cu,Co)-N/C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第95-111页
    5.1 引言第95-96页
    5.2 实验部分第96-98页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96页
        5.2.2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96-97页
        5.2.3 物性表征第97页
        5.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97-9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8-106页
        5.3.1 形貌,成分与结构分析第98-100页
        5.3.2 氧还原催化性能分析第100-105页
        5.3.3 聚苯胺基Fe(Cu,Co)-N/C电极材料生长机理第105-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第六章 苯胺@吡咯共聚物基Fe-N/C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第111-130页
    6.1 引言第111-112页
    6.2 实验部分第112-115页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12页
        6.2.2 Fe-N/C电极材料的制备第112-113页
        6.2.3 形貌结构表征第113-114页
        6.2.4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14-11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6页
        6.3.1 形貌,成分与结构分析第115-118页
        6.3.2 氧还原催化性能分析第118-125页
        6.3.3 苯胺@吡咯共聚物基Fe-N/C电极材料生长机理第125-126页
    6.4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7.1 结论第130-131页
    7.2 展望第131-13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漠小球藻转人乳铁蛋白表达系统的优化
下一篇:儿童糖果包装的模块化组合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