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论文--伤寒论论文

基于《伤寒论》热利三方医案文献的中药处方用量研究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英文缩略语第14-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7-57页
    1 《伤寒论》热利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述第17-29页
        1.1 历代医家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认识与观点第17-19页
        1.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当代临床应用概述第19-23页
        1.3 与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用量相关的当代研究概述第23-28页
        1.4 小结第28-29页
    2 中药用量相关影响因素概述第29-42页
        2.1 疾病方面的影响第29-30页
        2.2 中药方面的影响第30-38页
        2.3 患者方面的影响第38-41页
        2.4 医师方面的影响第41-42页
        2.5 小结第42页
    3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概要及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况第42-48页
        3.1 方药性味归经的判别第43-44页
        3.2 方剂配伍规律的探寻第44-45页
        3.3 中医分型辨证依据的获识第45页
        3.4 专家系统的研发第45-46页
        3.5 方药疗效的评价第46-47页
        3.6 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7页
第二部分 基于《伤寒论》热利三方医案的中药处方用量研究与算法应用探讨第57-187页
    引言第57-58页
    研究目的第58-59页
    研究对象第59-60页
        1 医案纳入标准第59页
            1.1 医案类别第59页
            1.2 医案年代跨度第59页
        2 医案排除标准第59-60页
            2.1 医案类别第59页
            2.2 医案年代第59-60页
            2.3 医案疗效第60页
    研究内容第60-63页
        1 数据来源第60-62页
        2 数据研究内容设计第62-63页
            2.1 医案相关信息研究内容设计第62页
            2.2 医案病证信息研究内容设计第62-63页
            2.3 中药用量信息研究内容设计第63页
    研究方法第63-84页
        1 数据采集与录入第63-65页
        2 数据预处理第65-78页
            2.1 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处理第65-68页
            2.2 语言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第68-77页
            2.3 中药用量单位的统一第77-78页
        3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统计分析第78-82页
            3.1 K-miner软件系统的特点与优势第79-80页
            3.2 课题拟采用的数据挖掘方法第80-82页
        4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82-84页
    研究结果第84-187页
        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三方整方用量与配伍比例研究--方剂用量第84-95页
            1.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整方用量的统计分析第84-86页
            1.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用量配伍比例的统计分析第86-94页
            1.3 小结第94-95页
        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与应用规律研究--中药用量第95-156页
            2.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的统计分析第95-98页
            2.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与各药味用量的相关性探测--方剂与中药用量第98-108页
            2.3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的相互作用探测--中药相互作用与中药用量第108-119页
            2.4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与患者基本信息和病证信息的相关性探测--患者基本信息、病证信息与中药用量第119-156页
            2.5 小结第156页
        3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处方用量方法研究第156-187页
            3.1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的处方用量模式探测--基于三方的计算机聚类成方分析第156-168页
            3.2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各药味用量与患者基本信息和病证信息的关系探测--基于三方的处方用量预测建模第168-186页
            3.3 小结第186-187页
第三部分 基于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含量测定文献的中药处方量--煎煮量研究第187-218页
    研究目的第187页
    研究对象第187-188页
        1 文献纳入标准第187页
        2 文献排除标准第187-188页
    研究方法第188-191页
        1 数据采集与录入第188-191页
        2 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第191页
    研究结果第191-218页
        1 葛根芩连汤各主要药效组分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摸第191-206页
            1.1葛根素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第191-196页
            1.2 黄芩苷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第196-199页
            1.3 盐酸小檗碱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第199-203页
            1.4 甘草酸含量与各药味处方用量的关系建模第203-206页
        2 模型应用第206-215页
            2.1 葛根芩连汤配伍比例--5:3:3:2第207-211页
            2.2 葛根芩连汤配伍比例--8:3:3:2第211-215页
        3 小结第215-216页
        4 对中药处方用量研究的启示第216-218页
总结第218-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25页
致谢第225-227页
个人简历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堂县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南沙区绿化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