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论文

补脑膏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VCIND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3页
一、立题依据第13-18页
    1 祖国医学关于VCIND的认识第13-14页
        1.1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第13-14页
            1.1.1 五脏亏虚为病机基础第13页
            1.1.2 痰、瘀为标第13-14页
    2 现代医学关于VCIND的认识第14-16页
        2.1 VCIND概念第14页
        2.2 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第14-16页
            2.2.1 乙酰胆碱第14页
            2.2.2 血管机制第14-15页
            2.2.3 病理生理研究第15页
            2.2.4 脑血流量及代谢作用第15页
            2.2.5 遗传因素第15-16页
    3 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目的第16-18页
二、临床研究第18-32页
    1 临床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8-20页
        1.1 病例来源第18页
        1.2 诊断标准第18-19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8-19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9页
        1.3 病例标准第19-20页
            1.3.1 纳入标准第19页
            1.3.2 排除标准第19页
            1.3.3 终止、剔除标准第19页
            1.3.4 脱落标准第19-20页
    2 研究方法第20-25页
        2.1 随机化方法第20页
        2.2 治疗方法第20-21页
        2.3 观察指标第21-22页
            2.3.1 安全性观测指标第21页
            2.3.2 质量控制第21页
            2.3.3 疗效观测指标第21-22页
        2.4 疗效评价方法第22-23页
            2.4.1 Mo CA疗效评价方法第22页
            2.4.2 MMSE疗效评价方法第22-23页
            2.4.3 SDSVD疗效评价方法第23页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23页
        2.6 疗效评价方法第23页
        2.7 技术路线图第23-25页
    3、结果第25-32页
        3.1 一般资料分析第25页
        3.2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表 1)第25页
        3.3 两组治疗前后Mo CA得分比较(表 2、3)第25-26页
        3.4 两组治疗前后Mo CA疗效评价比较(表 4、图 1)第26-27页
        3.5 两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比较(表 5、6)第27页
        3.6 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总疗效比较(表 7、图 2)第27-28页
        3.7 两组治疗前后SDSVD得分比较(表 8、9)第28-29页
        3.8 两组SDSVD量表评分总疗效比较(表 10、图 3)第29页
        3.9 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表 11、12)第29-30页
        3.10 两组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P300波幅比较(表 13、14、15、16)第30-31页
        3.11 安全性评价第31-32页
三、讨论第32-37页
    1、研究结果疗效分析第32-33页
    2、关于疗效观测指标的选择及意义第33-35页
        2.1 MMSE第33页
        2.2 MoCA第33页
        2.3 事件相关电位P300第33-34页
        2.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第34-35页
    3、试验药物补脑膏第35-37页
        3.1 补脑膏组方第35-36页
        3.2 补脑膏的现代药理研究第36页
        3.3 当归的现代药理研究第36-37页
            3.3.1 当归多糖第36页
            3.3.2 藁本内酯第36-37页
            3.3.3 阿魏酸第37页
    4、不足及展望第37页
四、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附录1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第44-49页
附录2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第49-54页
附录3 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第54-57页
附录4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第57-58页
综述 VCIND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第58-73页
    1、概念第58页
    2、流行病学研究第58-59页
    3、VCIND发生的影响因素第59-61页
        3.1 人口统计学因素第59-60页
            3.1.1 年龄第59页
            3.1.2 性别第59页
            3.1.3 教育第59-60页
        3.2 病因学因素第60-61页
            3.2.1 高血压第60页
            3.2.2 糖尿病第60页
            3.2.3 血脂异常第60页
            3.2.4 心脏病与房颤第60-61页
            3.2.5 缺血性脑卒中第61页
    4、中医治疗第61-64页
        4.1 辩证论治第61-62页
        4.2 验方治疗第62页
        4.3 中成药治疗第62-63页
        4.4 针灸治疗第63-64页
    5、西医的治疗第64-66页
        5.1 口服药物第64-66页
            5.1.1 多奈哌齐第64页
            5.1.2 卡巴拉汀第64页
            5.1.3 加兰他敏第64-65页
            5.1.4 美金刚第65页
            5.1.5 尼莫地平第65页
            5.1.6 抗高血压药物第65-66页
        5.2 非药物疗法第66页
    6、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的络风宁2号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小箱梁极限承载能力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