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隐喻概述及隐喻理论 | 第9-14页 |
1.1.1 隐喻的概述 | 第9-10页 |
1.1.2 具身认知理论 | 第10-12页 |
1.1.3 概念隐喻理论 | 第12-14页 |
1.2 道德隐喻 | 第14-16页 |
1.2.1 道德隐喻的内涵 | 第14页 |
1.2.2 道德隐喻表征的不同维度 | 第14-16页 |
1.3 空间隐喻 | 第16-18页 |
1.3.1 空间隐喻的内涵 | 第16页 |
1.3.2 空间隐喻的实证研究 | 第16-18页 |
1.4 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 | 第18-21页 |
1.4.1 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研究 | 第18-20页 |
1.4.2 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 第20-21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1-22页 |
3 实验一 | 第22-26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1.1 被试 | 第22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3.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23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3.3 讨论 | 第25-26页 |
4 实验二 | 第26-32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4.1.1 被试 | 第26-27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4.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27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4.3 实验二与实验一结果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4.4 讨论 | 第30-32页 |
5 实验三 | 第32-34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5.1.1 被试 | 第32页 |
5.1.2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5.1.3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32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6 不同类型词汇IAT效应的综合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6.1 三个实验中不同类型词汇反应时的综合方差分析 | 第34页 |
6.2 三个实验中不同类型词汇内隐联结强度的综合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7 综合讨论 | 第36-37页 |
8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