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关于书籍设计的概念 | 第9页 |
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回望中国传统书籍演变过程中的设计艺术风格 | 第13-22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书籍设计艺术的源流 | 第13-18页 |
一、中国书籍形式的发端 | 第13页 |
二、中国传统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 | 第13-18页 |
第二节 清末变局中传统书籍设计艺术的衰落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传统书籍设计危机背后的新形势 | 第19-2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的发生及其风格阶段性的变化 | 第22-37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的发生 | 第22-29页 |
一、平装书的兴起——开启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的大门 | 第22-24页 |
二、西方艺术流派对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的影响 | 第24-29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阶段性的变化 | 第29-36页 |
一、民国初建至五四运动前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29-32页 |
二、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前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32-34页 |
三、抗日战争至解放前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商业体系下的书籍设计特色 | 第37-50页 |
第一节 封面设计风格 | 第37-39页 |
第二节书籍插图风格 | 第39-42页 |
第三节 书籍广告设计风格 | 第42-44页 |
第四节 书籍版权页设计风格 | 第44-47页 |
第五节 书籍出版标记设计风格 | 第47-49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主要书籍设计家的设计风格 | 第50-67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专业书籍设计家所呈现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50-58页 |
一、鲁迅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50-54页 |
二、陶元庆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54-56页 |
三、钱君匋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美术家所呈现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58-64页 |
一、丰子恺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58-60页 |
二、丁聪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60-61页 |
三、司徒乔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61-63页 |
四、张光宇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民国时期文人作家所呈现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64-66页 |
一、闻一多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64-65页 |
二、曹辛之的书籍设计风格 | 第65-6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根植于中国传统书籍设计土壤的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 | 第67-72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中的“实用之美” | 第67-69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中的“书卷气” | 第69-7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富有西方艺术特色的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 | 第72-78页 |
第一节 对西方艺术形式的借鉴与模仿 | 第72-74页 |
第二节 对西方艺术精神的把握和深化 | 第74-7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民国时期书籍设计风格的研究对当代书籍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 第78-88页 |
第一节 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并重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关注书籍设计的文化性与可读性 | 第79-81页 |
第三节 重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 | 第81-83页 |
第四节 注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 第83-85页 |
第五节 高水平的书籍设计离不开广泛知识的积累 | 第85-87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图录 | 第9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作品) | 第97-98页 |
附录:民国时期书籍设计家情况统计表 | 第98-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