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线粒体HtrA2/Omi的概述 | 第19-21页 |
1.1.1 线粒体HtrA2/Omi的结构 | 第19页 |
1.1.2 线粒体HtrA2/Omi的作用方式 | 第19-20页 |
1.1.3 线粒体HtrA2/Omi的抑制剂 | 第20-21页 |
1.2 线粒体HtrA2/Omi与线粒体质量控制 | 第21-23页 |
1.3 线粒体HtrA2/Omi与线粒体外膜透化作用机制 | 第23-26页 |
1.3.1 线粒体外膜透化作用机制 | 第23-25页 |
1.3.2 线粒体外膜透化机制中的线粒体蛋白 | 第25-26页 |
1.4 线粒体HtrA2/Omi在神经系统中的双重作用 | 第26-27页 |
1.5 线粒体HtrA2/Omi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34页 |
2.1.1 主要仪器及来源 | 第30-31页 |
2.1.2 主要药品及来源 | 第31-33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41页 |
2.2.1 HtrA2~(mnd2)小鼠基因型的鉴定 | 第34-35页 |
2.2.2 MCAO模型的制备及分组 | 第35-37页 |
2.2.3 神经行为学评分(Longa评分) | 第37页 |
2.2.4 TTC(红四氮唑)染色 | 第37-38页 |
2.2.5 脑组织皮质区的提取方法 | 第38页 |
2.2.6 透射电镜技术 | 第38-39页 |
2.2.7 PCR Array检测 | 第39页 |
2.2.8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9页 |
2.2.9 Western Blot实验技术 | 第39-40页 |
2.2.10 统计学处理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41-61页 |
3.1 HtrA2~(mnd2)小鼠的鉴定和生长体重的变化 | 第41-44页 |
3.1.1 HtrA2~(mnd2)小鼠的鉴定 | 第41页 |
3.1.2 HtrA2/Omi基因突变对小鼠生长及体重变化的影响 | 第41-43页 |
3.1.3 HtrA2/Omi基因突变对小鼠外貌特征和脏体比差异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HtrA2/Omi在HtrA2~(mnd2)野生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第44-52页 |
3.2.1 HtrA2/Omi特异性抑制剂Ucf-101 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 第44页 |
3.2.2 TTC染色观察Ucf-101 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Western blot检测Ucf-101 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皮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5-48页 |
3.2.4 HtrA2/Omi对不同缺血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5 HtrA2/Omi对不同缺血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9-52页 |
3.3 对比观察杂合子和野生型两种基因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 | 第52页 |
3.4 对比观察杂合子和野生型两种基因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差异 | 第52-53页 |
3.5 电镜检测HtrA2/Omi基因突变对小鼠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的影响..36 | 第53-54页 |
3.6 PCR Array检测HtrA2/Omi基因突变对小鼠线粒体相关基因变化的影响 | 第54-55页 |
3.7 HtrA2/Omi基因突变对线粒体呼吸链蛋白的影响 | 第55-57页 |
3.8 HtrA2/Omi基因突变对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7-58页 |
3.9 HtrA2/Omi基因突变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8-6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1-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