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地表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及纳污能力分析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目的 | 第14-15页 |
1.1.2 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国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3 前景 | 第19-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辽阳市概况 | 第23-29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23-2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24页 |
2.1.3 气候特点 | 第24页 |
2.1.4 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2.1.4.1 浑河 | 第24-25页 |
2.1.4.2 太子河 | 第25-26页 |
2.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6-27页 |
2.2.1 行政区域及人口 | 第26页 |
2.2.2 社会经济指标 | 第26-27页 |
2.3 水文气象状况 | 第27-29页 |
2.3.1 降水及水资源量 | 第27页 |
2.3.2 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辽阳市地表水功能区划 | 第29-34页 |
3.1 水功能区划 | 第29-30页 |
3.1.1 水功能区划的意义 | 第29页 |
3.1.2 水功能区划的内涵 | 第29页 |
3.1.3 水功能区划的原则 | 第29-30页 |
3.2 水功能区划的分级与分类 | 第30-31页 |
3.2.1 一级区划各类功能区 | 第31页 |
3.2.2 二级区划各类功能区 | 第31页 |
3.3 辽阳市水功能区划结果 | 第31-34页 |
3.3.1 太子河水系水功能区 | 第31-33页 |
3.3.2 浑河水系水功能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辽阳市地表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 | 第34-55页 |
4.1 水质现状评价 | 第34-36页 |
4.2 水质趋势分析 | 第36-37页 |
4.2.1 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 | 第36页 |
4.2.2 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4.3 各区域水环境状况 | 第37-53页 |
4.3.1 A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37-39页 |
4.3.2 B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39-41页 |
4.3.3 C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41-43页 |
4.3.4 D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43-45页 |
4.3.5 E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45-47页 |
4.3.6 F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47-49页 |
4.3.7 G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49-51页 |
4.3.8 H区域2010-2014年水环境状况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纳污能力的计算 | 第55-73页 |
5.1 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5.2 模型选择及参数 | 第56-59页 |
5.2.1 模型选择 | 第56-58页 |
5.2.2 参数确定 | 第58-59页 |
5.3 纳污能力计算结果 | 第59-72页 |
5.3.1 不同年份污染物纳污能力 | 第59-60页 |
5.3.2 各行政分区纳污能力 | 第60-63页 |
5.3.3 各河流水系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 第63-67页 |
5.3.4 各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 第67-72页 |
5.3.4.1 一级和二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 第67-68页 |
5.3.4.2 各类二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 第68-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限制排污总量分解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 第73-81页 |
6.1 限制排污总量分解 | 第73-77页 |
6.1.1 限制排污总量分解原则 | 第73页 |
6.1.2 限制排污总量分解方法 | 第73页 |
6.1.3 限制排污总量核算 | 第73-77页 |
6.1.3.1 辽阳市水功能区限排总量 | 第73-74页 |
6.1.3.2 各行政分区限排总量 | 第74-77页 |
6.2 污染物总量控制 | 第77-80页 |
6.2.1 辽阳市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控制 | 第78页 |
6.2.2 辽阳市部分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 | 第78-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页 |
7.2 建议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