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轮廓识别的机器人可变视角障碍物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2 基于视觉的障碍物检测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5-17页
    1.3 立体视觉第17-20页
        1.3.1 立体视觉概述第17页
        1.3.2 双目立体视觉的研究内容第17-20页
    1.4 拼接技术概述第20页
        1.4.1 二维拼接技术概述第20页
        1.4.2 三维拼接技术概述第20页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安排第20-23页
第2章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标定第23-39页
    2.1 摄像机模型第23-26页
        2.1.1 小孔模型第23-24页
        2.1.2 摄像机内参数模型第24-26页
        2.1.3 摄像机外参数模型第26页
    2.2 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6-31页
        2.2.1 传统标定技术第27-28页
        2.2.2 张正友标定技术第28-31页
    2.3 立体标定第31-32页
    2.4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构建第32-33页
        2.4.1 硬件平台第32页
        2.4.2 软件平台第32-33页
    2.5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标定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图像预处理第39-61页
    3.1 图像滤波第39-42页
    3.2 特征点检测算法第42-50页
        3.2.1 角点检测算法第43-47页
        3.2.2 SIFT特征点检测算法第47-50页
    3.3 边缘检测第50-56页
        3.3.1 梯度算子第50-53页
        3.3.2 高斯—拉普拉斯算子第53-54页
        3.3.3 Canny边缘检测算子第54-56页
    3.4 边界跟踪第56-57页
        3.4.1 边界跟踪方法第56-57页
    3.5 形态学第57-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基于轮廓识别的立体匹配第61-70页
    4.1 立体匹配约束准则第61-63页
    4.2 立体匹配算法第63-64页
        4.2.1 基于窗口的稀疏点匹配第63-64页
        4.2.2 基于窗口的密集点匹配第64页
    4.3 基于轮廓识别的立体匹配第64-67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基于轮廓识别的快速三维重建第70-78页
    5.1 双目视觉三维重建模型第70-72页
    5.2 三维空间点的重建第72-74页
        5.2.1 三维重构的方法第72-73页
        5.2.2 三维空间点重建的算法描述第73-74页
    5.3 基于轮廓识别的快速三维重建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4-77页
        5.3.1 实验结果第75-77页
        5.3.2 误差分析第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基于双重配准的可变视角内的三维拼接方法第78-89页
    6.1 拼接算法研究现状第78-79页
    6.2 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第79-81页
    6.3 融合算法第81-82页
        6.3.1 择优融合算法第81页
        6.3.2 加权平均融合算法第81-82页
        6.3.3 变换域的图像融合算法第82页
    6.4 基于双重配准的可变视角内的三维拼接方法第82-86页
        6.4.1 寻找两点云的重叠区域第82-83页
        6.4.2 初始配准第83-84页
        6.4.3 精确配准第84-86页
        6.4.4 融合第86页
    6.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6-88页
    6.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7.1 总结第89-90页
    7.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研究
下一篇:蓝斑核激活与卒中后免疫抑制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