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11-13页
        1.1.1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第11-12页
        1.1.2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价值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价值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价值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3.1 关于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第14-15页
        1.3.2 关于课堂文化的研究第15页
        1.3.3 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第15-16页
        1.3.4 关于课堂道德教育的研究第16页
        1.3.5 关于教育中的细节的研究第16-18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5.1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概念研究第19页
        1.5.2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伦理维度及德育价值研究第19-20页
        1.5.3 中小学课堂细节中的道德缺失问题分析研究第20页
        1.5.4 中小学课堂道德细节的德育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第20页
    1.6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0-21页
        1.6.1 研究的重难点第20-21页
        1.6.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1页
    1.7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1.7.1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课堂道德生活的构建第21-22页
        1.7.2 马丁·布伯的交往理论与课堂道德细节存在的必然性第22页
        1.7.3 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与课堂道德细节存在的必要性第22页
        1.7.4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理论与课堂道德细节的模式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概述第25-33页
    2.1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核心概念界定第25-28页
        2.1.1 课堂第25-26页
        2.1.2 道德细节第26-27页
        2.1.3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第27-28页
    2.2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特征第28-30页
        2.2.1 存在的普遍性第28-29页
        2.2.2 发生的随机性第29页
        2.2.3 价值的内隐性第29页
        2.2.4 影响的持久性第29-30页
    2.3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功能意义第30-33页
        2.3.1 彰显教师道德期待,对学生产生心理效应第30页
        2.3.2 满足中小学生道德模仿需求,规范并强化学生言行第30-31页
        2.3.3 构成课堂道德生活,培养完整的人第31-33页
第三章 中小学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的伦理维度与德育价值第33-45页
    3.1 “我们”:课堂中的道德细节具有团体伦理维度第34-37页
        3.1.1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第34-35页
        3.1.2 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与信仰第35-36页
        3.1.3 培养学生的公正民主观念第36-37页
    3.2 “我与你”:课堂中的道德细节具有交往伦理维度第37-41页
        3.2.1 学生在交往细节中学会尊重第38-39页
        3.2.2 学生在交往细节中学会平等第39-40页
        3.2.3 学生在交往细节中学会关怀第40-41页
    3.3 “我”:课堂中的道德细节具有个体伦理维度第41-45页
        3.3.1 通过细节提升个体道德自律精神第42-43页
        3.3.2 通过细节增强个体生命意识第43-44页
        3.3.3 通过细节培养个体独立人格第44-45页
第四章 中小学课堂细节的道德缺失现状及后果分析第45-55页
    4.1 团体伦理价值丧失,课堂成为“虚假的集体”第45-48页
        4.1.1 群体自私性的课堂细节使学生沦为集体的工具第45-46页
        4.1.2 他律性的课堂细节使学生丧失纪律精神第46-47页
        4.1.3 官本位的课堂细节使学生价值观扭曲异化第47-48页
    4.2 交往伦理价值丧失,课堂悖离理想的教育关系第48-51页
        4.2.1 课堂细节服务于教师,师生关系“缺德”第48-50页
        4.2.2 课堂细节呈现出冷漠,生生关系危机第50-51页
        4.2.3 课堂细节聚焦于知识,物我关系僵化第51页
    4.3 个体伦理价值丧失,课堂忽视个人的真实存在第51-55页
        4.3.1 标准化的课堂细节导致学生丧失独立个性与生命意识第52页
        4.3.2 形式化的课堂细节导致学生形成道德虚无主义价值观第52-53页
        4.3.3 功利化的课堂细节导致学生形成异化的人格第53-55页
第五章 德育路径:让细节在课堂中彰显道德力量第55-71页
    5.1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构建有机团结的班集体第55-61页
        5.1.1 规章制度细节的制定:微观权力运行机制中的民主集中第57-58页
        5.1.2 奖赏与惩罚:“惩罚”是另一种形式的“奖赏”第58-60页
        5.1.3 监督与自治:人人都是课堂中的主人翁第60-61页
    5.2 在“我与你”的相遇中建立和谐的课堂交往关系第61-66页
        5.2.1 师生交往:关注隐藏在无意识行为细节中的道德第62-63页
        5.2.2 生生交往:课堂中的学生“圈子”文化第63-64页
        5.2.3 有生命的道具:挖掘课堂物质细节中的道德第64-66页
    5.3 让“我”在真实的课堂生活中成为独立的“道德人”第66-71页
        5.3.1 拒绝声,多么美:保持德性中的真善美第66-68页
        5.3.2 课堂中的“倒计时”:利用时间观念提升生命品质第68-69页
        5.3.3 日记本里的秘密:成为善于反思的“我”第69-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与新发糖尿病关系的Meta分析
下一篇:基于轮廓识别的机器人可变视角障碍物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