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伦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贾谊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贾谊其人及其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生平及其事业 | 第11-13页 |
一、贾谊人生历程的三阶段 | 第11-12页 |
二、思想基调及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贾谊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3-20页 |
一、汉初社会概况及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 | 第13-17页 |
二、汉初思想界的潮流与走向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贾谊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思想渊源 | 第20-22页 |
一、儒家的主旨及对法家的吸收 | 第20-21页 |
二、与道家学说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贾谊论“道”与“德” | 第22-27页 |
一、贾谊论“道” | 第22-24页 |
二、贾谊论“德”的“六理”与“六美”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贾谊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43页 |
第一节 抑恶扬善的人性论思想 | 第27-30页 |
一、人性的理论化诠释 | 第27页 |
二、人性的多元化组合 | 第27-29页 |
三、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教育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礼治思想 | 第30-35页 |
一、实行礼治的重要性—从历史与现实出发 | 第31-32页 |
二、对前人礼治思想的吸收、总结 | 第32-35页 |
第三节 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 第35-39页 |
一、贾谊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基本特点 | 第35-37页 |
二、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 | 第37-38页 |
三、对贾谊民本思想的评价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 | 第39-43页 |
一、贾谊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二、“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核心 | 第41页 |
三、贾谊生态伦理的实施方针及理想境界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贾谊伦理思想的实现途径 | 第43-51页 |
第一节 论阶段性教育方法 | 第43-46页 |
一、胎教阶段 | 第43-44页 |
二、婴幼儿、青年及成人教育阶段 | 第44-46页 |
第二节 论储君的教育 | 第46-51页 |
一、教育太子的内容 | 第46-47页 |
二、教师在太子教育中的职责 | 第47-48页 |
三、太子教育中环境的重要性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