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1-20页 |
第一章 法官遴选制度概述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法官的涵义梳理 | 第20-24页 |
一、法官职业的历史演变 | 第20-22页 |
二、“法官”的涵义及职能的转变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法官遴选制度的理解 | 第24-26页 |
一、法官“遴选”辨析 | 第24-25页 |
二、法官遴选制度的涵义 | 第25页 |
三、法官遴选制度的构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简论 | 第26-30页 |
一、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发展概览 | 第26-28页 |
二、我国法官遴选制度主要渊源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法官遴选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法官资格的取得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法官任命及选举 | 第32-33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任命与选举 | 第32-33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法官的任命与选举 | 第33页 |
第三节 法官晋升 | 第33-34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法官晋升 | 第33-34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法官晋升 | 第34页 |
第四节 两大法系法官遴选制度评析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4-44页 |
一、两大法系国家法官遴选制度的共性及表现 | 第34-37页 |
二、两大法系国家法官遴选制度的差异及成因 | 第37-40页 |
三、两大法系国家法官遴选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0-44页 |
第三章 现状评析——以我国司法改革试点地区为切入 | 第44-75页 |
第一节 我国司法改革试点地区法官遴选制度概览 | 第45-48页 |
一、人员分类管理 | 第45-46页 |
二、法官选任改革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我国司法改革试点地区法官遴选具体路径 | 第48-60页 |
一、从法院内部遴选法官 | 第48-58页 |
二、向社会公开遴选法官 | 第58-60页 |
第三节 我国司法改革试点地区法官遴选效果评价 | 第60-67页 |
一、遴选主体更加合理 | 第60-61页 |
二、遴选标准更加科学 | 第61-64页 |
三、遴选程序更加专业 | 第64-66页 |
四、遴选规律同国际接轨 | 第66-67页 |
第四节 我国司法改革试点地区法官遴选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 第67-75页 |
一、遴选理念有待转变 | 第67-69页 |
二、内部遴选较为严重 | 第69-70页 |
三、法律工作认定范围过宽 | 第70-71页 |
四、职前培训需进一步强化 | 第71-72页 |
五、法官遴选委员会需统一设置 | 第72页 |
六、法官员额配置需加强优化 | 第72-73页 |
七、法官流失问题尚需正确对待 | 第73-75页 |
第四章 新一轮司法改革背景下完善我国法官遴选的制度构建 | 第75-87页 |
第一节 理念基础:明确完善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整体思路 | 第75-77页 |
一、厘清法官遴选改革的主要目标 | 第75页 |
二、确定法官遴选改革的主要路径 | 第75-76页 |
三、把握法官遴选改革的主要原则 | 第76-77页 |
第二节 实践探索:对新一轮法官遴选改革具体建议 | 第77-87页 |
一、遴选弱化行政参与 | 第77-79页 |
二、拓宽法官遴选渠道 | 第79-80页 |
三、加强法官职前培训 | 第80-81页 |
四、优化法官员额制度 | 第81-82页 |
五、细化法官遴选委员会设置 | 第82-83页 |
六、正确处理三类关系 | 第83-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