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2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任务及思路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任务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机理研究 | 第19-28页 |
2.1 压裂机理及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目的 | 第19-22页 |
2.1.1 压裂施工机理及工艺研究 | 第19-21页 |
2.1.2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目的 | 第21-22页 |
2.2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机理 | 第22-26页 |
2.2.1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机理 | 第22-23页 |
2.2.2 压裂仪表车组传感器配套及布局 | 第23-26页 |
2.3 现场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工艺流程研究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分析模型研究 | 第28-45页 |
3.1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参数分析与评价 | 第28-29页 |
3.2 压裂液动态监测模型研究 | 第29-44页 |
3.2.1 Zielke模型 | 第31-34页 |
3.2.2 Trikha模型 | 第34-36页 |
3.2.3 Vardy-Brown模型 | 第36-41页 |
3.2.4 Zarzycki模型 | 第41-42页 |
3.2.5 IAB模型 | 第42-43页 |
3.2.6 MIAB模型 | 第43页 |
3.2.7 MIAB经验修正模型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模型改进与优化 | 第45-54页 |
4.1 压裂液注入动态位置监测模型 | 第45-48页 |
4.2 压裂液注入动态摩阻实时监测模型改进与优化 | 第48-53页 |
4.2.1 压裂液注入动态非恒定摩阻非恒定项系数改进 | 第48-50页 |
4.2.2 压裂液注入动态摩阻实时监测模型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与开发 | 第54-70页 |
5.1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54-58页 |
5.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54-55页 |
5.1.2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 第55-56页 |
5.1.3 系统运行架构设计 | 第56页 |
5.1.4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第56-58页 |
5.1.5 系统数据架构设计 | 第58页 |
5.2 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 第58-59页 |
5.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5.2.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第59页 |
5.3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 第59-66页 |
5.3.1 系统登录界面及软件主界面设计与开发 | 第60-61页 |
5.3.2 压裂液注入动态监测数据采集设计与开发 | 第61-63页 |
5.3.3 压裂施工实时数据库系统开发 | 第63-65页 |
5.3.4 压裂液注入动态位置监测功能开发 | 第65页 |
5.3.5 压裂液注入实时摩阻计算与对比分析功能开发 | 第65-66页 |
5.4 现场应用 | 第66-69页 |
5.4.1 AA井现场应用测试 | 第66-68页 |
5.4.2 BB井现场应用测试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建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1 AA井现场压裂施工部分相关数据 | 第78-79页 |
附录2 BB井现场压裂施工部分相关数据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