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基于绿洲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绿洲适宜规模研究--以于田绿洲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绿洲自组织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绿洲适宜规模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0-31页
    2.1 于田绿洲与于田县第20-21页
    2.2 地形与地貌第21页
    2.3 气候状况第21-25页
        2.3.1 日照条件第22页
        2.3.2 气温第22-23页
        2.3.3 降水第23-24页
        2.3.4 风速与蒸发第24-25页
    2.4 水文与水资源第25-27页
        2.4.1 河流第25-26页
        2.4.2 湖泊与冰川第26-27页
        2.4.3 泉水与地下水第27页
    2.5 土壤与植被第27-28页
    2.6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第28-29页
    2.7 于田绿洲实地调研第29-31页
第三章于田绿洲的演变分析第31-44页
    3.1 于田绿洲的规模演变分析第31-35页
        3.1.1 于田绿洲的遥感影像分类第31-34页
        3.1.2 于田绿洲的规模变化第34-35页
    3.2 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分析第35-43页
        3.2.1 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第36-38页
        3.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38-39页
        3.2.3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第39-43页
    3.3 研究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于田绿洲规模演变驱动因子分析第44-55页
    4.1 于田绿洲规模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5-50页
        4.1.1 自然影响因素分析第45-49页
        4.1.2 人文影响因素分析第49-50页
    4.2 于田绿洲规模演变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第50-54页
        4.2.1 建立指标体系第50-51页
        4.2.2 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4.2.3 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52-54页
    4.3 研究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于田绿洲的适宜规模研究第55-64页
    5.1 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6-59页
        5.1.1 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第56-57页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第57-59页
    5.2 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9-63页
        5.2.1 各系统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分析第59-60页
        5.2.2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效益评价分析第60-61页
        5.2.3 绿洲规模演变适宜程度评价分析第61-63页
    5.3 研究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4-66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在校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nO2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公路工程变更合理定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