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视野下的亲子类电视节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1 国内社会教育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2.2 国内亲子类电视节目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2.3 文献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3-14页 |
第3章 社会教育环境透视 | 第14-18页 |
3.1 社会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3.2 社会教育的特征 | 第14-15页 |
3.3 社会教育化体系有待完善 | 第15-16页 |
3.4 社会教育中的电视教育 | 第16-18页 |
第4章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 第18-23页 |
4.1 家庭教育理论概述 | 第18页 |
4.2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4.3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区别 | 第20页 |
4.4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作关系 | 第20-21页 |
4.5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媒介教育 | 第21-22页 |
4.6 媒介教育的使命 | 第22-23页 |
第5章 对亲子类节目的内容分析 | 第23-32页 |
5.1《爸爸去哪儿》节目简述 | 第23页 |
5.2 节目中家庭教育内容的表现 | 第23-26页 |
5.3 节目更好地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功能 | 第26-28页 |
5.3.1 家庭教育的“社会示范” | 第26-27页 |
5.3.2“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 第27页 |
5.3.3“真人秀”,更吸睛 | 第27-28页 |
5.4 节目迎合了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实况 | 第28-29页 |
5.4.1 社会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 第28页 |
5.4.2 节目应对措施 | 第28-29页 |
5.5 关于亲子类电视节目的研究调查分析 | 第29-32页 |
第6章 总论 | 第32-36页 |
6.1 提倡亲子类电视节目的理由 | 第32页 |
6.2 亲子类电视节目中体现教育功能的设计建议 | 第32-34页 |
6.2.1 打造亲子类节目品牌,呼吁“父爱回归” | 第32-33页 |
6.2.2 培养多渠道收视体验 | 第33页 |
6.2.3 培养家庭教育成为媒介教育的“港湾” | 第33-34页 |
6.3 对《爸爸去哪儿》节目未来发展的假设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