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优质小麦陕253灌浆期籽粒发育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1页
    1.1 小麦灌浆特性第13-16页
        1.1.1 籽粒灌浆期物质的转运第13页
        1.1.2 影响籽粒灌浆的因素第13-16页
    1.2 小麦淀粉第16-19页
        1.2.1 淀粉分类第16-17页
        1.2.2 淀粉合成相关酶类第17-18页
        1.2.3 淀粉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第18-19页
    1.3 小麦蛋白质第19-23页
        1.3.1 籽粒蛋白组成第19-20页
        1.3.2 面筋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20-21页
        1.3.3 籽粒蛋白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第21-23页
    1.4 蛋白质组学第23-30页
        1.4.1 简介第23-24页
        1.4.2 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第24-27页
        1.4.3 蛋白质组学在小麦研究中的应用第27-28页
        1.4.4 蛋白质组学在其它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8-30页
    1.5 研究设想第30-31页
第二章 小麦品质指标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第31-3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2页
        2.1.1 材料第32页
        2.1.2 方法第32页
        2.1.3 数据处理第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2.2.1 品质性状分析结果第32-33页
        2.2.2 相关性分析第33页
        2.2.3 主成分分析第33-35页
    2.3 讨论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陕253籽粒蛋白电泳分析及亚显微结构观察第37-47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7-40页
        3.1.1 材料第37页
        3.1.2 试剂第37-38页
        3.1.3 方法第38-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3.2.1 中国春及陕253谷蛋白电泳分析第40-41页
        3.2.2 中国春、陕253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第41-42页
        3.2.3 中国春、陕253醇溶蛋白毛细管电泳分析第42页
        3.2.4 陕253籽粒高分子谷蛋白的动态变化第42-43页
        3.2.5 陕253籽粒醇溶蛋白的动态变化第43-44页
        3.2.6 陕253籽粒扫描电镜观察第44页
    3.3 讨论第44-45页
    3.4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陕253籽粒蛋白质组分析第47-68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7-50页
        4.1.1 材料第47页
        4.1.2 主要仪器第47页
        4.1.3 主要试剂第47页
        4.1.4 方法第47-5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0-64页
        4.2.1 蛋白鉴定与定量第50-51页
        4.2.2 GO分析第51-56页
        4.2.3 COG分析第56-58页
        4.2.4 KEGG分析第58-59页
        4.2.5 层聚类分析第59-63页
        4.2.6 蛋白互作分析第63页
        4.2.7 实时定量PCR第63-64页
    4.3 讨论第64-66页
        4.3.1 能量代谢第64页
        4.3.2 淀粉合成第64-65页
        4.3.3 贮藏蛋白第65-66页
        4.3.4 胁迫与防御第66页
    4.4 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陕 253 LWM-GS (Q8W3V4) 蛋白的基因克隆及掺粉试验第68-8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8-72页
        5.1.1 材料第68页
        5.1.2 主要仪器第68页
        5.1.3 主要试剂第68页
        5.1.4 方法第68-7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2-80页
        5.2.1 序列分析第72-76页
        5.2.2 低分子谷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第76页
        5.2.3 系统进化树第76页
        5.2.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重组子鉴定第76-78页
        5.2.5 融合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第78-79页
        5.2.6 纯化分析诱导后的蛋白样品第79页
        5.2.7 功能鉴定第79-80页
    5.3 讨论第80-81页
    5.4 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83页
    6.3 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8页
附件第98-117页
    附件一 添加冻干无花果粉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第98-108页
    附件二 沙棘果粉和酸枣粉对面粉特性的影响第108-117页
附表第11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作者简介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角下新疆民族关系研究
下一篇:山西沿长城带边关古村镇民族民俗融合研究--以大同新平堡、得胜堡和落阵营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