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世界葡萄生产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2 中国野生葡萄特性及其抗病特性 | 第14-15页 |
1.3 泛素化系统 | 第15-17页 |
1.3.1 泛素(ubiquitin) | 第16页 |
1.3.2 E1泛素激活酶 | 第16页 |
1.3.3 E2泛素结合酶 | 第16-17页 |
1.3.4 E3泛素连接酶 | 第17页 |
1.4 泛素连接酶在植物上的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1.5 植物白粉病抗性基因研究 | 第21-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序列与功能分析 | 第24-38页 |
2.1 材料 | 第24-2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研究所用载体 | 第24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2 方法 | 第25-27页 |
2.2.1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技术) | 第25页 |
2.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2.2.3 葡萄白粉菌接种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及葡萄叶片RNA提取 | 第25-26页 |
2.2.4 RNA反转录方法 | 第26页 |
2.2.5 实时定量PCR | 第26页 |
2.2.6 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2.3.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序列获得与分析 | 第27-31页 |
2.3.2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对白粉菌的响应 | 第31-32页 |
2.3.3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VpRH2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2-34页 |
2.3.4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响应外源激素处理 | 第34-35页 |
2.4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启动子克隆及其活性分析 | 第38-51页 |
3.1 材料 | 第38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3.1.2 研究所用载体 | 第38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3.2 方法 | 第38-40页 |
3.2.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pRH2及其同源基因VvRH2启动子的克隆 | 第38-39页 |
3.2.2 华东葡萄VpRH2及其欧洲葡萄同源基因VvRH2启动子瞬时表达葡萄叶片 | 第39页 |
3.2.3 GUS染色分析 | 第39页 |
3.2.4 GUS蛋白定量分析 | 第39页 |
3.2.5 GUS蛋白酶反应测定 | 第39-40页 |
3.2.6 启动子缺失载体设计 | 第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3.3.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启动子克隆 | 第40-41页 |
3.3.2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启动活性分析 | 第41-49页 |
3.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VpRH2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验证 | 第51-61页 |
4.1 材料 | 第51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4.1.2 研究所用载体 | 第51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4.2 方法 | 第51-54页 |
4.2.1 酵母双杂交载体构建 | 第51页 |
4.2.2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3 酵母转化实验 | 第52页 |
4.2.4 诱饵载体自激活性检测 | 第52页 |
4.2.5 诱饵载体毒性检测 | 第52页 |
4.2.6 Mating实验 | 第52-53页 |
4.2.7 酵母质粒提取 | 第53页 |
4.2.8 VpRH2和VpGRP2A酵母双杂交回交载体构建及检测 | 第53页 |
4.2.9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构建 | 第53-54页 |
4.2.10 拟南芥原生质体法验证VpRH2与VpGRP2A的互作 | 第54页 |
4.2.11 烟草叶片注射法验证VpRH2与VpGRP2A的互作 | 第5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4.3.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VpRH2互作蛋白筛选 | 第54-56页 |
4.3.2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VpRH2互作蛋白验证 | 第56-59页 |
4.4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RNA结合蛋白VpGRP2A的功能验证 | 第61-80页 |
5.1 材料 | 第61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61页 |
5.1.2 研究所用载体 | 第61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5.2 方法 | 第61-62页 |
5.2.1 VpGRP2A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1页 |
5.2.2 实时定量PCR | 第61-62页 |
5.2.3 VpGRP2A过表达载体构建与农杆菌转化 | 第62页 |
5.2.4 VpGRP2A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2页 |
5.2.5 VpRH2与VpGRP2A在烟草叶片中互作关系验证 | 第62页 |
5.2.6 VpRH2与VpGRP2A在葡萄叶片中互作关系验证 | 第6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2-77页 |
5.3.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RNA结合蛋白VpGRP2A序列分析 | 第62-66页 |
5.3.2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RNA结合蛋白VpGRP2A对白粉菌的响应 | 第66-67页 |
5.3.3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RNA结合蛋白VpGRP2A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7-69页 |
5.3.4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RNA结合蛋白VpGRP2A响应外源激素处理 | 第69页 |
5.3.5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RNA结合蛋白VpGRP2A启动子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69-73页 |
5.3.6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VpRH2与其互作蛋白VpGRP2A互作关系验证 | 第73-77页 |
5.4 讨论 | 第77-80页 |
第六章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过表达植物抗病性研究 | 第80-97页 |
6.1 材料 | 第80页 |
6.1.1 植物材料 | 第80页 |
6.1.2 研究所用载体 | 第80页 |
6.1.3 主要试剂 | 第80页 |
6.2 方法 | 第80-82页 |
6.2.1 农杆菌介导的葡萄转化 | 第80页 |
6.2.2 转基因阳性葡萄植株检测 | 第80页 |
6.2.3 葡萄叶片总蛋白提取 | 第80-81页 |
6.2.4 转基因葡萄抗病性检测 | 第81页 |
6.2.5 TUNEL检测细胞坏死 | 第81页 |
6.2.6 透射电镜切片制作及观察 | 第81-82页 |
6.2.7 过表达OERH2转化拟南芥 | 第82页 |
6.2.8 拟南芥白粉菌接种实验 | 第82页 |
6.2.9 外源ABA处理 | 第82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82-93页 |
6.3.1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转化欧洲葡萄及检测 | 第82-84页 |
6.3.2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过表达葡萄增加葡萄对白粉菌的抗性 | 第84-88页 |
6.3.3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过表达葡萄加快葡萄生长 | 第88-91页 |
6.3.4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过表达拟南芥增加对白粉菌的抗性 | 第91页 |
6.3.5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泛素连接酶基因VpRH2过表达拟南芥增加对ABA的耐受性 | 第91-93页 |
6.4 讨论 | 第93-97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97-98页 |
7.1 结论 | 第97页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0页 |
附录 | 第110-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