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岩层破裂微震动同步数据采集网络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课题的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6-17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微震监测系统及系统整体设计第19-29页
    2.1 微震监测系统第19页
    2.2 地震波的类型第19-21页
    2.3 震源定位第21-23页
        2.3.1 定位的基本原理第21页
        2.3.2 定位方法的实现第21-23页
    2.4 时钟同步的方法第23-25页
        2.4.1 IEEE1588时钟同步第23-24页
        2.4.2 IEEE1588基本原理第24-25页
    2.5 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5-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微震信号的处理第29-37页
    3.1 短时傅里叶变换第29页
    3.2 小波变换第29-36页
        3.2.1 小波降噪的方法第30-31页
        3.2.2 几种常用的小波基函数第31-32页
        3.2.3 小波基函数选取的原则第32-33页
        3.2.4 岩层破裂微震信号的小波基的选择第33页
        3.2.5 岩层破裂微震信号的不同小波基的比较第33-35页
        3.2.6 微震信号的小波降噪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硬件设计第37-51页
    4.1 硬件整体设计第37页
    4.2 地震检波器第37-38页
    4.3 基于FPGA数据采集模块第38-43页
        4.3.1 ADS1282芯片第38-39页
        4.3.2 数模转换模块第39-40页
        4.3.3 采集模块第40-41页
        4.3.4 FPGA与AD芯片接口第41-42页
        4.3.5 FPGA与ARM接口第42-43页
    4.4 基于STM32F103的数据接收模块第43-48页
        4.4.1 STM32F103芯片第43-44页
        4.4.2 数据接收模块第44页
        4.4.3 以太网通信第44-47页
        4.4.4 ENC28J60与STM32F103接口第47-48页
    4.5 基于STM32F437的时钟同步模块第48-49页
        4.5.1 STM32F437芯片第48页
        4.5.2 时钟同步模块第48-49页
        4.5.3 GPS模块第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软件设计第51-63页
    5.1 软件工作流程第51页
    5.2 数据采集端程序设计第51-57页
        5.2.1 FPGA内部功能总体设计第51-52页
        5.2.2 配置AD芯片的SPI总线设计第52-53页
        5.2.3 串转并模块第53-55页
        5.2.4 FIFO缓存第55-56页
        5.2.5 组内FIFO数据选择器第56页
        5.2.6 ARM数据总线选择器第56-57页
    5.3 主控程序设计第57-60页
        5.3.1 AD操作任务第57-59页
        5.3.2 数据接收任务第59页
        5.3.3 以太网通信程序第59-60页
    5.4 同步授时程序第60-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系统的应用第63-69页
    6.1 微震系统的硬件第63-64页
        6.1.1 传感器第63-64页
        6.1.2 数据采集仪第64页
    6.2 微震系统的软件第64-67页
        6.2.1 时钟同步的测试第64-65页
        6.2.2 监测软件第65-67页
    6.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化氢在大豆幼苗响应铁缺乏适应性中的作用
下一篇:陕西关中地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鲜食葡萄品种品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