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概念解析 | 第17-19页 |
2.1.1 开放式景区 | 第17页 |
2.1.2 城市开放式景区 | 第17-18页 |
2.1.3 景观 | 第18-19页 |
2.1.4 旅游景观 | 第19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页 |
2.3.2 行为地理学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景观美学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分类 | 第27-37页 |
3.1 城市开放式景区产生与发展 | 第27-31页 |
3.1.1 城市开放式景区发展态势 | 第27-28页 |
3.1.2 城市开放式景区发展动力 | 第28-29页 |
3.1.3 城市开放式景区基本特征 | 第29-31页 |
3.2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识别要素 | 第31-34页 |
3.2.1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构成 | 第31-32页 |
3.2.2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功能 | 第32-34页 |
3.3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分类依据与体系 | 第34-37页 |
3.3.1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分类依据 | 第34-35页 |
3.3.2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分类体系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37-49页 |
4.1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方法选择 | 第37页 |
4.2 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 第37-49页 |
4.2.1 评价模型构建原则与依据 | 第37-39页 |
4.2.2 评价模型确立 | 第39-41页 |
4.2.3 评价因子评分标准与权重确定 | 第41-49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上海佘山旅游度假区旅游景观评价 | 第49-69页 |
5.1 佘山旅游度假区旅游景观现状 | 第49-51页 |
5.1.1 研究对象范围 | 第49页 |
5.1.2 旅游景观构成 | 第49-51页 |
5.2 佘山旅游度假区旅游景观分类与特征 | 第51-57页 |
5.2.1 旅游景观分类 | 第51-53页 |
5.2.2 旅游景观特征 | 第53-57页 |
5.3 佘山旅游度假区旅游景观评价 | 第57-69页 |
5.3.1 旅游景观价值评价 | 第57-62页 |
5.3.2 旅游景观环境评价 | 第62-63页 |
5.3.3 旅游景观交通区位评价 | 第63-65页 |
5.3.4 旅游景观市场影响力评价 | 第65-66页 |
5.3.5 旅游景观综合评价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讨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