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2页 |
二、以学生为本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内涵 | 第12-15页 |
(一)以学生为本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1、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12-13页 |
2、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13页 |
3、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 第13-14页 |
(二)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涵 | 第14-15页 |
1、让学生全面发展 | 第14页 |
2、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 第14页 |
3、让学生主动发展 | 第14-15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忽视以学生为本的现象 | 第15-17页 |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 第15页 |
(二)课堂教学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 第15-16页 |
(三)重视教学形式的改进,忽视学习方式的优化 | 第16-17页 |
(四)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 | 第17页 |
四、影响以学生为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因素 | 第17-20页 |
(一)传统的教师为本观念的影响 | 第17-18页 |
(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 第18页 |
(三)新课改要求落实不到位 | 第18-19页 |
(四)升学率的单一导向作用 | 第19-20页 |
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 | 第20-29页 |
(一)引导教师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 第20-21页 |
1、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 第20页 |
2、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 第20-21页 |
3、教师要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21页 |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 第21-25页 |
1、设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 | 第21-22页 |
2、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 | 第22-23页 |
3、采用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 第23-24页 |
4、要采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导向的教学手段 | 第24-25页 |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第25-27页 |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化资源 | 第25-26页 |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第26页 |
3、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 第26-27页 |
(四)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第27-29页 |
1、教学评价标准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手段 | 第27页 |
2、教学评价内容要强化隐性内容的评价 | 第27-28页 |
3、教学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 第28页 |
4、教学评价方式要综合化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注释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