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引言第11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第11-15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重要发展历史第11-13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第14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参数第14-15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第15-20页
     ·电子给体材料第15-19页
     ·电子受体材料第19-20页
   ·主要聚合方法第20-24页
     ·FeC1_3 催化缩合反应第20页
     ·Pd 催化缩合反应第20-22页
     ·Ni 催化缩合反应(Yamamoto 偶合反应)第22-23页
     ·Wessling 反应第23-24页
     ·Wittig 反应第24页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第24-25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第25-28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6-28页
第二章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第28-32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第28-31页
     ·ITO 基片的标记与清洗第28-29页
     ·阳极缓冲层的旋涂第29-30页
     ·聚合物/PCBM 共混层的制备第30页
     ·金属电极的蒸镀第30-31页
     ·包封第31页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I-V 曲线的测定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基于茚芴基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稳定性能的研究第32-57页
   ·引言第32-33页
   ·实验部分第33-40页
     ·原料与试剂第33-34页
     ·表征设备与仪器第34页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第34-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5页
     ·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0-43页
     ·共聚物的吸收和发光特性第43-45页
     ·共聚物的电化学特性第45-46页
     ·共聚物的热重分析第46-47页
     ·窄带隙单体和共聚物的光稳定性研究第47-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新型芳杂环主链结构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第57-76页
   ·引言第57页
   ·实验部分第57-66页
     ·原料与试剂第57-58页
     ·表征设备与仪器第58页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第58-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66-70页
     ·共聚物的吸收特性第70-73页
     ·共聚物的电化学特性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基于吲哚咔唑基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的研究第76-89页
   ·引言第76-77页
   ·实验部分第77-81页
     ·原料与试剂第77页
     ·表征设备与仪器第77-78页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第78-81页
   ·结果与讨论第81-88页
     ·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81-83页
     ·共聚物的吸收和发光特性第83-84页
     ·共聚物的电化学特性第84-85页
     ·共聚物的热重分析第85-86页
     ·共聚物/PC_(61)BM 共混膜器件的光伏特性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腙类受体分子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下一篇:由3,4-二氢嘧啶-2-酮合成多取代嘧啶衍生物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