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钢渣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胶凝性能 | 第12-14页 |
1.2.1 钢渣的化学组成 | 第12-13页 |
1.2.2 钢渣的矿物组成 | 第13-14页 |
1.2.3 钢渣的胶凝活性 | 第14页 |
1.3 钢渣活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机械活化 | 第14-15页 |
1.3.2 化学活化 | 第15-16页 |
1.3.3 高温活化 | 第16-17页 |
1.4 络合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0-28页 |
2.1 试验原料及试剂 | 第20-22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3 测试表征方法 | 第22-28页 |
2.3.1 水化热分析 | 第22页 |
2.3.2 净浆强度分析 | 第22-23页 |
2.3.3 砂浆强度分析 | 第23页 |
2.3.4 不同龄期水化物的XRD定量分析 | 第23页 |
2.3.5 不同龄期水化物的DSC-TG分析 | 第23页 |
2.3.6 不同龄期水化物的化学结合水含量分析 | 第23-24页 |
2.3.7 不同龄期水化物的孔结构分析 | 第24页 |
2.3.8 不同龄期水化物的SEM形貌分析 | 第24页 |
2.3.9 水化浆体液相的电导率和p H值分析 | 第24-25页 |
2.3.10 钢渣溶解后的滤渣XRD定量分析 | 第25页 |
2.3.11 钢渣水化浆体液相离子浓度的分析 | 第25页 |
2.3.12 钢渣的溶解热分析 | 第25-26页 |
2.3.13 络合剂的吸附性能(TOC)分析 | 第26页 |
2.3.14 络合剂对金属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分析 | 第26页 |
2.3.15 TEA对金属离子的1HNMR影响分析 | 第26页 |
2.3.16 化学沉淀法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 | 第28-46页 |
3.1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性能的影响 | 第28-32页 |
3.1.1 络合剂最佳掺量的确定 | 第28-31页 |
3.1.2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产物结构的影响 | 第32-38页 |
3.2.1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产物矿物组成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2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早期水化产物Aft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产物CH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产物化学结合水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产物孔结构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络合剂对钢渣-水泥复合体系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络合剂对钢渣溶解特性的影响 | 第46-54页 |
4.1 络合剂对钢渣溶解后矿物相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络合剂对钢渣早期溶解热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 络合剂对钢渣水化浆体液相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1 电导率分析 | 第48-49页 |
4.3.2 pH值分析 | 第49-50页 |
4.3.3 钢渣各元素离子浓度的分析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5章 络合机理分析 | 第54-64页 |
5.1 钢渣早期水化过程中络合剂浓度的变化 | 第54-55页 |
5.2 络合效应的证明以及络合能力的分析 | 第55-58页 |
5.2.1 络合剂在碱性条件下对金属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2 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分析 | 第56-58页 |
5.3 络合物分子结构及增溶机理分析 | 第58-62页 |
5.3.1 核磁共振(~1HNMR)分析 | 第58-61页 |
5.3.2 络合剂的增溶机理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内的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