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12-17页 |
|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进程 | 第12-13页 |
|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 | 第13-14页 |
|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类型 | 第14-17页 |
|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1.3.1 产电微生物 | 第17-18页 |
| 1.3.2 反应器结构 | 第18页 |
| 1.3.3 阳极材料 | 第18-19页 |
| 1.3.4 阴极催化剂材料 | 第19-21页 |
| 1.3.5 电极间距 | 第21页 |
|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放大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1-23页 |
| 1.5 选题思路 | 第23-24页 |
| 1.6 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1.6.1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1.6.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启动和运行 | 第26-27页 |
| 2.1.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及电极材料的预处理 | 第26页 |
| 2.1.2 菌种来源及其预培养 | 第26页 |
| 2.1.3 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与运行 | 第26-27页 |
| 2.2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2.3 电池性能的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2.3.1 电压监测 | 第27页 |
| 2.3.2 极化曲线 | 第27页 |
| 2.3.3 功率密度 | 第27-28页 |
| 2.3.4 电极电势 | 第28页 |
| 2.4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8-30页 |
| 2.4.1 拉曼光谱(Raman) | 第28页 |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29页 |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9页 |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9页 |
| 2.4.5 电化学表征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非贵金属氧化镍掺杂碳纳米管阴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0-41页 |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 3.2.1 NiO/CNT催化剂制备 | 第31页 |
| 3.2.2 电化学性能测定 | 第31-32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 3.3.1 NiO/CNT的形貌 | 第32-34页 |
| 3.3.2 NiO/CNTs的电化学性能 | 第34-36页 |
| 3.3.3 NiO/CNT阴极催化剂MFC电化学性能 | 第36-39页 |
| 3.4 讨论 | 第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CoMn_2O_4/PDDA-CNTs阴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41-52页 |
| 4.1 前言 | 第41页 |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4.2.1 CoMn_2O_4/PDDA-CNTs制备 | 第41页 |
| 4.2.2 电化学性能测定 | 第41-42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 4.3.1 CoMn_2O_4/PDDA-CNTs的形态表征 | 第42-46页 |
| 4.3.2 CoMn_2O_4/PDDA-CNTs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6-50页 |
| 4.4 讨论 | 第50-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5.1 结论 | 第52页 |
| 5.2 创新点 | 第52-53页 |
| 5.3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6页 |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