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理论研究第13-32页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第13-19页
        1.1 中医病名探讨第13页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第13-17页
        1.3 中医常用治法研究第17-19页
        1.4 其他疗法第19页
    2. 西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第19-32页
        2.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研究第20-22页
        2.2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第22-24页
        2.3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第24-26页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第26-32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32-52页
    1. 研究目的第32页
    2. 病例选择第32-35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32页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32-34页
        2.3 纳入标准第34页
        2.4 排除标准第34页
        2.5 病例脱落标准第34页
        2.6 脱落病例处理第34-35页
        2.7 终止试验标准第35页
    3. 研究方法第35页
        3.1 试验设计及对照第35页
        3.2 病例数量及来源第35页
    4. 治疗方法第35-36页
        4.1 治疗方案第35-36页
        4.2 药品来源第36页
    5. 观察指标第36页
        5.1 普通资料第36页
        5.2 疗效观察指标第36页
        5.3 安全性观察第36页
    6. 治疗效果第36-37页
        6.1 西医评定标准第37页
        6.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37页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37页
    7. 统计学处理第37-38页
    8. 结果第38-44页
        8.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第38页
        8.2 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比较第38-40页
        8.3 疗效指标比较第40-44页
        8.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第44页
    9. 讨论第44-52页
        9.1 立论依据第44-45页
        9.2 实验室指标的选择第45页
        9.3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第45-46页
        9.4 方药解析第46-50页
        9.5 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效果分析第50页
        9.6 思考与展望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地天麻半夏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阴虚阳亢夹痰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杨酸蓄积的实验小鼠糖尿病状态下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及川芎嗪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