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基于政府监管的分析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理论背景第11页
        1.1.2 实践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文献评价第15-1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的相关概述第19-26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大数据的内涵第19页
        2.1.2 个人信息的内涵第19-21页
        2.1.3 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的内涵第21页
    2.2 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2.1 政府监管理论第21-22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页
        2.2.3 政府治理理念第22-23页
    2.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概述第23-26页
        2.3.1 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第23-24页
        2.3.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的必要性第24-26页
3 我国政府在应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面临的困境第26-35页
    3.1 大数据时代侵害个人信息的特征与方式第26-29页
        3.1.1 大数据时代侵害个人信息的特征第26-27页
        3.1.2 大数据时代侵害个人信息的方式第27-29页
    3.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面临的困境第29-35页
        3.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第29-31页
        3.2.2 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流程不衔接第31-32页
        3.2.3 个人信息保护跨境合作不协调第32页
        3.2.4 行业自律不规范第32-33页
        3.2.5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第33-35页
4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域外监管特点比较分析第35-43页
    4.1 美国第35-36页
        4.1.1 分散立法第35页
        4.1.2 安全港协议第35-36页
        4.1.3 制定和落实了大数据发展战略第36页
    4.2 欧盟第36-39页
        4.2.1 系统立法第36-37页
        4.2.2 设置数据监管主体第37-38页
        4.2.3 个人数据保护的跨境协作第38-39页
    4.3 日本第39-40页
        4.3.1 统分结合的法律保护第39页
        4.3.2 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第39-40页
        4.3.3 相关配套机制的施行第40页
    4.4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特点评析第40-43页
        4.4.1 美国监管特点之评析第40-41页
        4.4.2 欧盟监管特点之评析第41页
        4.4.3 日本监管特点之评析第41-43页
5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路径的构想第43-50页
    5.1 统分结合的立法保护第43-46页
        5.1.1 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颁布第43-45页
        5.1.2 现有法律的填补与细化第45-46页
    5.2 事前、事中、事后链条式监管第46-47页
    5.3 个人信息保护跨境合作第47页
    5.4 确立专门机构管理行业协会与规范第47-48页
    5.5 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后记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村民公民意识研究--以辛集市为例
下一篇:基于策略选择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