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社会组织与政府作用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23-33页 |
2.1 社会组织概述 | 第23-28页 |
2.1.1 社会组织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2 社会组织的属性 | 第24-25页 |
2.1.3 社会组织的分类 | 第25-26页 |
2.1.4 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2.1.5 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7-28页 |
2.2 政府作用概述 | 第28-31页 |
2.2.1 政府的概念 | 第28页 |
2.2.2 政府作用的概念 | 第28页 |
2.2.3 政府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2.2.4 政府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 第30-31页 |
2.3 研究社会组织与政府作用所应用的理论 | 第31-32页 |
2.3.1 治理理论 | 第31页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1-32页 |
2.3.3 政府和社会关系理论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现状与问题 | 第33-46页 |
3.1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概述 | 第33-39页 |
3.1.1 阳江市发展概述 | 第33页 |
3.1.2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概述 | 第33-36页 |
3.1.3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36-37页 |
3.1.4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 | 第37-39页 |
3.2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3.2.1 完善政策框架 | 第39-40页 |
3.2.2 改革登记制度 | 第40页 |
3.2.3 推动职能转移 | 第40页 |
3.2.4 做好培育服务 | 第40-41页 |
3.2.5 开展综合监管 | 第41页 |
3.3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作用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3.3.1 行为定位不当 | 第41-42页 |
3.3.2 管理服务滞后 | 第42页 |
3.3.3 扶持力度不足 | 第42-43页 |
3.3.4 人才培养欠缺 | 第43页 |
3.4 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作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3.4.1 法律因素: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缺位 | 第43-44页 |
3.4.2 政府自身因素:存在认识误区 | 第44页 |
3.4.3 行政文化因素: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经验借鉴 | 第46-51页 |
4.1 国内先进经验 | 第46-48页 |
4.1.1 深圳市政府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 | 第46-47页 |
4.1.2 揭阳市政府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经验 | 第47-48页 |
4.2 国外先进经验 | 第48-50页 |
4.2.1 美国发展社会组织的经验 | 第48页 |
4.2.2 日本发展社会组织的经验 | 第48-49页 |
4.2.3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完善阳江市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 第51-59页 |
5.1 大胆“转”,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 第51-52页 |
5.1.1 改变对社会组织的认知 | 第51页 |
5.1.2 健全领导协调机制 | 第51页 |
5.1.3 建立参政议政机制 | 第51页 |
5.1.4 加大舆论引导力度 | 第51-52页 |
5.2 注重“降”,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 | 第52-53页 |
5.2.1 完善混合型管理体制 | 第52页 |
5.2.2 规范备案制度 | 第52页 |
5.2.3 推进政社分开 | 第52-53页 |
5.3 突出“扶”,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 | 第53-55页 |
5.3.1 加快转移政府职能 | 第53页 |
5.3.2 加大免费资金扶持 | 第53-54页 |
5.3.3 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 第54页 |
5.3.4 发挥培育发展中心作用 | 第54页 |
5.3.5 推动多元化发展 | 第54-55页 |
5.4 着力“培”,提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力 | 第55-57页 |
5.4.1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 第55页 |
5.4.2 加强能力和诚信建设 | 第55页 |
5.4.3 着力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 | 第55-56页 |
5.4.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第56-57页 |
5.5 强化“管”,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 第57-58页 |
5.5.1 配强监管力量 | 第57页 |
5.5.2 明确部门职责 | 第57页 |
5.5.3 完善监管机制 | 第57-58页 |
5.5.4 倡导行业自律 | 第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