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的效力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合同解除的概述 | 第11-19页 |
(一) 合同解除的界定和类型 | 第11-13页 |
(二) 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3-15页 |
1. 解除与终止 | 第13-14页 |
2. 解除与撤销 | 第14-15页 |
(三) 合同解除蕴含的法律价值 | 第15-19页 |
1. 自由价值 | 第15-16页 |
2. 正义价值 | 第16-18页 |
3. 效益价值 | 第18-19页 |
二、关于合同解除法律效力的基本学说 | 第19-24页 |
(一) 目前理论上存在的学说 | 第19-20页 |
1. 直接效果说 | 第19页 |
2. 间接效果说 | 第19页 |
3. 折中说 | 第19-20页 |
4. 债务关系转换说 | 第20页 |
5. 清算了结说 | 第20页 |
(二) 合同解除效力的立法比较 | 第20-22页 |
1. 德国法 | 第20-21页 |
2. 法国的立法及司法实务的通行做法 | 第21页 |
3. 日本法 | 第21页 |
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1-22页 |
5. 英美法的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做法 | 第22页 |
(三) 对上述学说与各国(地区)立法例评析 | 第22-24页 |
三、合同解除与溯及力 | 第24-32页 |
(一) 合同解除溯及力的概述 | 第24-25页 |
1. 合同解除后有溯及力或原则上有溯及力 | 第24-25页 |
2. 合同解除无溯及力 | 第25页 |
(二) 合同解除溯及力的学说及评价 | 第25-28页 |
1. 学说 | 第25-27页 |
2. 对上述学说的评价 | 第27-28页 |
(三) 合同解除溯及力体系建构 | 第28-32页 |
1. 决定溯及力有无的因素 | 第28-30页 |
2. 溯及力体系的建构 | 第30-32页 |
四、合同解除与恢复原状 | 第32-38页 |
(一) 溯及力与恢复原状 | 第33页 |
(二) 恢复原状请求权的性质 | 第33-36页 |
1. 相关学说 | 第34-35页 |
2. 上述学说的评述及独立请求权说的合理性 | 第35-36页 |
(三) 恢复原状的范围 | 第36-38页 |
五、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 | 第38-46页 |
(一) 立法例的比较 | 第38-41页 |
1. 德国法 | 第38-39页 |
2. 法国法 | 第39页 |
3. 日本法 | 第39页 |
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9-40页 |
5. 英美法 | 第40页 |
6. 国际公约 | 第40-41页 |
(二) 我国大陆地区关于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41页 |
(三) 不同合同解除类型的损害赔偿 | 第41-46页 |
1. 协议解除的损害赔偿 | 第41-42页 |
2.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 | 第42页 |
3. 违约解除合同的损害赔偿 | 第42-44页 |
4. 任意解除合同的损害赔偿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