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藏书活动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2 学术回顾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2 徐时栋藏书活动的背景和动因分析 | 第12-25页 |
| 2.1 其父对徐时栋的影响以及徐时栋生平 | 第12-15页 |
| 2.2 徐时栋藏书活动的内在动因 | 第15-25页 |
| 2.2.1 徐时栋著作简述 | 第16-17页 |
| 2.2.2 学识渊博,尤善经学 | 第17-21页 |
| 2.2.3 以诗文名于时 | 第21-22页 |
| 2.2.4 书法、印刻造诣高深 | 第22-25页 |
| 3 徐时栋的藏书生涯及三座藏书楼 | 第25-30页 |
| 3.1 创建烟屿楼,开启藏书生涯 | 第25-27页 |
| 3.2 徐时栋所建第二座藏书楼——城西草堂 | 第27-28页 |
| 3.3 最后的藏书楼——水北阁 | 第28-30页 |
| 4 今天一阁藏徐时栋抄本、藏书题跋 | 第30-34页 |
| 4.1 今天一阁藏徐时栋抄本 | 第30-31页 |
| 4.2 今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题跋 | 第31-34页 |
| 5 徐时栋对藏书的评读 | 第34-42页 |
| 5.1 徐时栋对所藏文集的评读 | 第34-38页 |
| 5.1.1 徐时栋评《小畜集》 | 第34页 |
| 5.1.2 徐时栋评《大楳山馆集》 | 第34-35页 |
| 5.1.3 徐时栋评《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 | 第35-36页 |
| 5.1.4 徐时栋评《全唐文》 | 第36-37页 |
| 5.1.5 徐时栋评《文录》 | 第37-38页 |
| 5.2 徐时栋对所藏史书的评读 | 第38-42页 |
| 5.2.1 徐时栋读《史记》 | 第38-40页 |
| 5.2.2 徐时栋读《南史》、《北史》 | 第40页 |
| 5.2.3 徐时栋读《绎史》、《路史》 | 第40-42页 |
| 6 对徐时栋藏书生涯的评价 | 第42-46页 |
| 6.1 徐时栋藏书特点 | 第42-43页 |
| 6.1.1 徐时栋藏书数量庞大 | 第42页 |
| 6.1.2 徐时栋藏书种类十分丰富 | 第42页 |
| 6.1.3 钟情于收藏乡邦文献 | 第42-43页 |
| 6.1.4 藏书是为方便阅读,而非囤积居奇 | 第43页 |
| 6.1.5 常亲自考订校读所藏书籍 | 第43页 |
| 6.2 徐时栋藏书为后世所作的贡献 | 第43-46页 |
| 6.2.1 保存文献,延传后世 | 第43-44页 |
| 6.2.2 评点藏书,返本开新 | 第44-46页 |
| 7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