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大型模型试验 | 第10-11页 |
1.2.2 数值分析 | 第11-12页 |
1.2.3 理论分析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数值分析中斜入射的实现方法研究 | 第15-29页 |
2.1 FLAC3D简介 | 第15-22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15-18页 |
2.1.2 本构模型 | 第18-20页 |
2.1.3 动力边界条件 | 第20-21页 |
2.1.4 地震荷载的输入 | 第21页 |
2.1.5 阻尼的选择 | 第21-22页 |
2.2 斜入射实现 | 第22-26页 |
2.2.1 人工边界 | 第22-23页 |
2.2.2 波场分解 | 第23页 |
2.2.3 人工边界上等效荷载计算 | 第23-25页 |
2.2.4 波场分解 | 第25-26页 |
2.3 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2.4 加载地震波及加载工况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边坡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29-44页 |
3.1 实测加速度时程 | 第29-33页 |
3.2 边坡加速度放大效应分析 | 第33-37页 |
3.3 入射角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 与现有规范的对比 | 第40-43页 |
3.4.1《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 | 第40页 |
3.4.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 第40-41页 |
3.4.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 | 第41页 |
3.4.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 第41-42页 |
3.4.5《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坡面位移响应 | 第44-54页 |
4.1 概述 | 第44-48页 |
4.2 入射角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 边坡坡角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边坡应力状态分析 | 第54-61页 |
5.1 概述 | 第54页 |
5.2 入射角度的影响 | 第54-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