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当代微住宅设计与建造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6页
1 绪论第16-28页
    1.1 选题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研究意义第22-25页
    1.4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5 研究框架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8页
2 概念与特征第28-43页
    2.1 概念界定第28-35页
        2.1.1 规模限定因素第28-33页
        2.1.2 文本释义与延伸含义第33-35页
    2.2 当代微住宅特征第35-42页
        2.2.1 高效性第35-36页
        2.2.2 可变性第36-38页
        2.2.3 精致性第38-39页
        2.2.4 可移动性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3 微住宅演变过程第43-76页
    3.1 远古时期的穴居、巢居与棚屋第44-51页
    3.2 手工业时代的微住宅第51-60页
        3.2.1 窑洞和干栏式住宅第51-52页
        3.2.2 易格璐和蜂巢屋第52-53页
        3.2.3 棚屋和亭第53-55页
        3.2.4 蒙古包、大篷车及帐篷第55-60页
    3.3 工业革命以来的微型住宅第60-66页
        3.3.1 L41可组合式微型公寓第61-62页
        3.3.2 露营舱数控建模建造第62-63页
        3.3.3 荷兰Geul河自维持住宅第63-65页
        3.3.4 “永生”数码打印建筑第65-66页
    3.4 对微住宅演变过程的思索第66-75页
        3.4.1 历史的隐匿与马丁岬小屋第66-68页
        3.4.2 从原始棚屋到“微型之家”第68-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4 微住宅与环境关系解析第76-104页
    4.1 空间与场所的对话第77-78页
    4.2 自然环境中的微住宅第78-93页
        4.2.1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微住宅第79-89页
        4.2.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微住宅第89-93页
    4.3 城镇环境中的微型住宅第93-103页
        4.3.1 城市空间利用的复杂性及建议第93-97页
        4.3.2 被动插入型的微住宅第97-101页
        4.3.3 主动设计的微住宅小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4页
5 空间解析与操作第104-123页
    5.1 空间高效性第105-110页
    5.2 仿生性空间第110-112页
    5.3 空间与生活世界第112-114页
    5.4 剖面化空间组织第114-116页
    5.5 空间的身体性操作第116-117页
    5.6 群体空间组合原则与方法第117-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3页
6 界面设计与集成第123-142页
    6.1 复合功能界面第124-126页
    6.2 界面转换设计第126-131页
        6.2.1 整体套装方式第126-127页
        6.2.2 轨道拉伸方式第127-128页
        6.2.3 机械联动方式第128-130页
        6.2.4 轴向翻转方式第130-131页
    6.3 界面材料性能分析第131-138页
        6.3.1 轻质混凝土与轻质砖第131-132页
        6.3.2 传统木材第132-133页
        6.3.3 轻质铝材第133-135页
        6.3.4 塑料第135-138页
    6.4 界面模块化第138-139页
    6.5 空间界面形式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2页
7 建造流程第142-154页
    7.1 设计结合建造第143-145页
        7.1.1 现状分析第143-144页
        7.1.2 建筑与技术的对接第144-145页
    7.2 微住宅建造尺度第145-147页
        7.2.1 人体空间尺度第145-146页
        7.2.2 抽象尺度第146页
        7.2.3 复合尺度第146-147页
    7.3 系统工程第147-148页
    7.4 模块化组织第148-151页
    7.5 并行工程第151-153页
        7.5.1 设计流程第152页
        7.5.2 并行合作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4页
8 微住宅设计策略研究第154-171页
    8.1 与环境共生第154-161页
        8.1.1 设计结合自然第156-159页
        8.1.2 设计遵循生命法则第159-160页
        8.1.3 生态平衡与自组织第160-161页
    8.2 协同设计与操作第161-163页
        8.2.1 目标、决策与过程第162页
        8.2.2 技术信息共享第162-163页
    8.3 微住宅公共政策设计第163-165页
    8.4 适应性设计第165-166页
    8.5 案例解析:戴欧珍微住宅第166-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1页
9 结语第171-173页
附录 微建筑教学笔记第173-185页
    一 建筑设计基础教程改革第173-176页
    二 国外微建筑教学实践第176-179页
    三 微建筑教学实验第179-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1页
图片来源第191-2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203-206页
致谢第206-207页
作者简介第207-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BnAtg8-拟南芥转基因系的建立及其自噬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倾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