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1 选题的理论背景 | 第14页 |
1.1.2 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4-15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2.1 生命周期理论框架 | 第16-17页 |
1.2.2 家庭财富不平等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2.3 金融知识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1.2.4 金融市场参与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1.2.5 家庭投资组合分散化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 第23-2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4 研究方法、路线 | 第26-28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2 论文的研究路线 | 第27-28页 |
1.5 文章特点 | 第28-30页 |
第2章 我国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及国际对比 | 第30-45页 |
2.1 金融知识度量 | 第30-31页 |
2.2 我国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 | 第31-34页 |
2.3 人口统计学特征组的金融知识异质性 | 第34-37页 |
2.4 金融知识的国际对比研究 | 第37-45页 |
第3章 金融知识和家庭财富积累关系 | 第45-69页 |
3.1 财富和金融知识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45-48页 |
3.2 财富和金融知识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8-53页 |
3.2.1 我国居民的财富状况 | 第48-51页 |
3.2.2 金融知识的度量 | 第51-53页 |
3.3 实证分析 | 第53-63页 |
3.3.1 回归模型问题 | 第53-54页 |
3.3.2 回归方法问题 | 第54-57页 |
3.3.3 稳健性检验 | 第57-63页 |
3.4 内生性问题 | 第63-68页 |
3.5 金融知识可能影响财富积累的渠道 | 第68-69页 |
第4章 金融知识对家庭计划倾向的影响 | 第69-86页 |
4.1 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69-71页 |
4.2 金融知识对家庭理财计划的影响 | 第71-75页 |
4.2.1 理财计划与非理财计划群体的金融知识对比 | 第71-73页 |
4.2.2 实证分析 | 第73-75页 |
4.3 金融知识对退休储蓄和退休投资计划的影响 | 第75-85页 |
4.3.1 退休计划的复杂性 | 第75-77页 |
4.3.2 金融知识对养老定期储蓄的影响 | 第77-81页 |
4.3.3 金融知识对养老长期投资的影响 | 第81-85页 |
4.4 总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金融知识对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 | 第86-120页 |
5.1 股票认知水平对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 | 第86-101页 |
5.1.1 股票市场参与研究回顾 | 第86-88页 |
5.1.2 实证分析框架和可验假设 | 第88-89页 |
5.1.3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 第89-92页 |
5.1.4 实证分析 | 第92-99页 |
5.1.5 稳健性检验 | 第99-100页 |
5.1.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00-101页 |
5.2 基金认知水平和基金市场参与 | 第101-112页 |
5.2.1 基金投资者知识水平情况 | 第101-103页 |
5.2.2 数据、假设和模型设定 | 第103-105页 |
5.2.3 实证分析 | 第105-112页 |
5.3 储蓄性保险和保险认知水平 | 第112-120页 |
5.3.1 保险需求文献综述 | 第112-113页 |
5.3.2 分析框架和变量、模型设定 | 第113-115页 |
5.3.3 实证分析 | 第115-120页 |
第6章 金融知识和投资组合分散化 | 第120-134页 |
6.1 家庭投资组合分散化回顾和度量 | 第120-127页 |
6.1.1 家庭投资组合分散化文献综述 | 第120-123页 |
6.1.2 家庭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度量 | 第123-127页 |
6.2 数据和变量设定 | 第127-129页 |
6.3 模型选择与分析 | 第129-132页 |
6.4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32-134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附录 | 第148-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