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棒静电场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水阻垢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第12-20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2-14页 |
2.1.1 双通道工业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实验台 | 第12-13页 |
2.1.2 离子棒静电场阻垢处理器 | 第13-14页 |
2.2 阻垢处理器电场分布分析与计算 | 第14-18页 |
2.2.1 阻垢处理器腔内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 第14-15页 |
2.2.2 阻垢处理器内的场强分布 | 第15-17页 |
2.2.3 阻垢处理器内的能量密度 | 第17-18页 |
2.3 阻垢处理实验流程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离子棒静电场的阻垢实验 | 第20-32页 |
3.1 实验用水和水质指标的检测 | 第20-21页 |
3.1.1 循环冷却水水质 | 第20页 |
3.1.2 实验用水的配制与检测 | 第20-21页 |
3.1.3 实验运行中水质指标的检测 | 第21页 |
3.2 实验用水中离子的损失与补充 | 第21-2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3.3.1 实验参数及实验步骤 | 第23页 |
3.3.2 取水口位置及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 | 第23-26页 |
3.3.3 垢样的制备及保存 | 第26页 |
3.4 污垢热阻及阻垢率计算 | 第26-28页 |
3.5 阻垢率结果 | 第28-31页 |
3.5.1 平均阻垢率数据 | 第28页 |
3.5.2 污垢热阻和阻垢率实时监测数据 | 第28-31页 |
3.6 阻垢率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CaCO_3水垢晶体分析 | 第32-43页 |
4.1 CaCO_3水垢的结晶过程 | 第32-33页 |
4.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3-37页 |
4.2.1 CaCO_3水垢的扫描电镜图片 | 第33-36页 |
4.2.2 CaCO_3水垢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36-37页 |
4.3 CaCO_3水垢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42页 |
4.3.1 CaCO_3水垢的物相检索 | 第37-38页 |
4.3.2 CaCO_3水垢的X射线衍射数据 | 第38-39页 |
4.3.3 CaCO_3水垢物相百分含量的变化 | 第39-41页 |
4.3.4 CaCO_3水垢结晶度的变化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变化分析 | 第43-59页 |
5.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 | 第43-52页 |
5.1.1 Ca~(2+) | 第43-44页 |
5.1.2 HCO_3~- | 第44-45页 |
5.1.3 Cl~- | 第45-46页 |
5.1.4 总硬度 | 第46-47页 |
5.1.5 SO_4~(2-) | 第47-48页 |
5.1.6 Na~+ | 第48-49页 |
5.1.7 pH值 | 第49-50页 |
5.1.8 电导率 | 第50-51页 |
5.1.9 黏度 | 第51-52页 |
5.2 碳酸钙溶解度的吸光度检测与分析 | 第52-57页 |
5.2.1 紫外-可见吸光度法简介 | 第52页 |
5.2.2 水中离子吸光度的测定 | 第52-54页 |
5.2.3 碳酸钙吸光度检测结果 | 第54-57页 |
5.3 水质指标和吸光度变化分析 | 第57-58页 |
5.3.1 水质指标变化分析 | 第57页 |
5.3.2 吸光度变化分析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