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媒体漫画的艺术传播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 1.1 自媒体漫画传播的研究动因 | 第8-9页 |
| 1.2 自媒体漫画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方法论述 | 第11-13页 |
| 第2章 自媒体流行漫画的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 2.1 传播学概述 | 第13-19页 |
| 2.1.1 传播的概念 | 第13页 |
| 2.1.2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5页 |
| 2.1.3 传播学几个重要的模式 | 第15-19页 |
| 2.2 艺术传播与自媒体流行漫画的传播 | 第19-22页 |
| 2.2.1 艺术传播的概念 | 第19页 |
| 2.2.2 艺术传播的时代意义 | 第19-20页 |
| 2.2.3 本文的研究基点 | 第20-22页 |
| 第3章 自媒体漫画艺术传播的架构分析 | 第22-29页 |
| 3.1 自媒体漫画的界定 | 第22-23页 |
| 3.2 自媒体传播概述 | 第23-25页 |
| 3.2.1 自媒体的界定 | 第23-24页 |
| 3.2.2 自媒体传播的特征 | 第24-25页 |
| 3.3 漫画的传播属性 | 第25-27页 |
| 3.3.1 漫画起源 | 第25-26页 |
| 3.3.2 漫画的传播优势 | 第26-27页 |
| 3.4 自媒体漫画的传播优势 | 第27-29页 |
| 第4章 自媒体漫画的基本元素 | 第29-58页 |
| 4.1 创作者 | 第29-43页 |
| 4.1.1 创作者身份 | 第29-34页 |
| 4.1.2 创作动因 | 第34-43页 |
| 4.2 传播内容 | 第43-51页 |
| 4.2.1 漫画的艺术语言 | 第43-47页 |
| 4.2.2 漫画的题材分类 | 第47-51页 |
| 4.3 受众 | 第51-52页 |
| 4.3.1 受众范围 | 第51-52页 |
| 4.3.2 受众特点 | 第52页 |
| 4.4 传播者 | 第52-56页 |
| 4.4.1 创作者 | 第53页 |
| 4.4.2 自媒体编辑 | 第53-54页 |
| 4.4.3 受众 | 第54-56页 |
| 4.5 漫画作者与受众的交互影响 | 第56-58页 |
| 第5章 自媒体漫画的社会效应 | 第58-71页 |
| 5.1 扩散面 | 第58-61页 |
| 5.1.1 国内传播 | 第58-60页 |
| 5.1.2 国外传播 | 第60-61页 |
| 5.2 影响力 | 第61-68页 |
| 5.2.1 艺术的普泛化 | 第61-62页 |
| 5.2.2 主流价值观的巩固与建设 | 第62-64页 |
| 5.2.3 网络文化的构建 | 第64-68页 |
| 5.3 自媒体漫画传播的隐患 | 第68-69页 |
| 5.3.1 艺术审美价值 | 第68页 |
| 5.3.2 创新精神表达的悖论 | 第68-69页 |
| 5.3.3 艺术格局评析 | 第69页 |
| 5.3.4 传播媒介的非延续性 | 第69页 |
| 5.4 自媒体漫画传播的未来展望 | 第69-71页 |
| 5.4.1 审美价值的提高 | 第70页 |
| 5.4.2 相关法律的完善 | 第70页 |
| 5.4.3 跨文化传播的最大化实现 | 第70-71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附录A 中国部分知名自媒体漫画作者 | 第77-80页 |
| 附录B 近三年自媒体流行漫画大事件一览表 | 第80-8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