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 | 第10-13页 |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 第10页 |
二、我国劳动争议的类型 | 第10-11页 |
三、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运行的程序 | 第13-17页 |
一、劳动争议仲裁运行的程序 | 第13-14页 |
二、劳动争议诉讼运行的程序 | 第14-16页 |
三、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运行程序的比较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一、提高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度---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 第17-18页 |
二、提高案件处理效率 促使司法资源的合理运用---避免案件重复审判 减少当事人诉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管辖选择权规定不合理 | 第19-20页 |
二、适用的证据规则不统一 | 第20-21页 |
三、卷宗移送制度缺失 | 第21页 |
四、诉讼未对仲裁裁决失效及效力恢复设置程序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不畅的原因 | 第22-24页 |
一、劳动争议诉讼对仲裁缺少制度保障 | 第22页 |
二、劳动仲裁机构定位不明 | 第22-23页 |
三、诉讼对仲裁裁决存在认识偏差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一、程序延续性原则 | 第24页 |
二、程序运行安定性原则 | 第24-25页 |
三、程序效益原则 | 第25页 |
第二节 实行“案件分类、争议分流”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第25-29页 |
一、实行案件分类处理 | 第25-26页 |
二、建立三方参与调解的机制 | 第26-27页 |
三、改革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建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的相关保障制度 | 第29-35页 |
一、建立专属管辖制度 | 第29-30页 |
二、建立统一的证据规则---只在仲裁程序中规定举证时限 | 第30-31页 |
三、建立仲裁卷宗移送制度 | 第31-32页 |
四、建立裁审效力连接机制 | 第32-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附录 1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