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Salen类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配位化学的发展第10-11页
    1.2 Salen类配合物的概述第11-12页
    1.3 Salen类配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12-14页
    1.4 Salen类金属有机框架(MOF)第14-19页
        1.4.1 Salen类金属有机框架的形成第14-15页
        1.4.2 Salen类金属有机框架的优点第15页
        1.4.3 Salen类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第15-19页
    1.5 选题依据第19-20页
第二章 Salen类配合物的制备第20-31页
    2.1 前言第20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20页
    2.3 实验部分第20-29页
        2.3.1 5-(4-偶氮吡啶基)水杨醛的制备第20-21页
        2.3.2 (R,R)- N,N'-二(5-(4-偶氮吡啶基)水杨叉基)-环己二胺(L1)的合成第21-22页
        2.3.3 (R,R)-(-)-N,N' -二(5-羧基3叔丁基水杨叉基)-1,2-环己二胺(L2)的合成第22-24页
        2.3.4 (R,R)- N,N'-二(5-(4-偶氮吡啶基)水杨叉基)-联萘胺(L3)的合成第24-25页
        2.3.5 (R,R)-(-)-N,N' -二(3-叔丁基5(4-偶氮吡啶基)水杨叉基)-1,2-环己二胺(L4)的合成第25-26页
        2.3.6 (R,R)-(-)-N,N' -二(5-(4-苯甲酸基)水杨叉基)-1,2-邻苯二胺(L5)的合成第26-27页
        2.3.7 配合物L 1-C u的制备第27页
        2.3.8 配合物L 1-C o的制备第27页
        2.3.9 配合物L 1-Ni的制备第27页
        2.3.10 配合物L 2-Ni的制备第27-28页
        2.3.11 配合物L 2-Mn的制备第28页
        2.3.12 L 2-Mn配位聚合物的制备第28页
        2.3.13 L 3-Mn单核配合物的制备第28页
        2.3.14 L 3-Mn配位聚合物的制备第28-29页
        2.3.15 L 4-Mn单核配合物的制备第29页
        2.3.16 L 5-Mn单核配合物的制备第29页
        2.3.17 L 5-Mn配位聚合物的制备第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30页
        2.4.1 5-(4-偶氮吡啶基)水杨醛的制备第29-30页
        2.4.2 配体L 1 与L4的合成第30页
        2.4.3 锰单核配合物的合成第30页
        2.4.4 配位聚合物的制备第30页
    2.5 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Salen有机金属框架配位聚合物的表征第31-41页
    3.1 前言第31页
    3.2 实验仪器第31页
    3.3 配合物L1-C u的晶体结构测定第31-37页
        3.3.1 配合物C uL1的晶体结构第32-34页
        3.3.2 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数据分析第34-35页
        3.3.3 配合物C uL1的热重分析第35-36页
        3.3.4 配合物C uL1的粉末衍射图第36页
        3.3.5 配合物C uL1的荧光谱图第36-37页
    3.4 配位聚合物Mn-CdL2的晶体结构第37-38页
    3.5 配体L2与配合物MnL2的红外数据第38-39页
    3.6 配位聚合物Mn-CdL2的粉末衍射第39页
    3.7 配位聚合物Mn-CdL2的热重分析第39-41页
第四章 Salen-M n(III) 配合物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第41-48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第41页
    4.3 手性Salen-Mn(III) 催化剂的发展第41-42页
    4.4 手性Salen-Mn(III) 配合物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机理第42-43页
        4.4.1 基本催化过程第42页
        4.4.2 烯烃进攻氧合Salen-Mn( V)的机理第42-43页
    4.5 Salen-Mn(III) 配合物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第43-44页
        4.5.1 氧化剂和轴向配体的影响第43-44页
    4.6 催化活性的研究第44-47页
        4.6.1 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44-47页
        4.6.2 催化不同底物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47页
    4.7 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54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BV与多重耐药蛋白MDR1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有机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淋洗污染土壤中的P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