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光学曲面控损伤精密磨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7-1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1.2.1 曲面磨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 | 第19-25页 |
1.2.2 曲面磨削损伤控制技术研究 | 第25-29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复杂光学曲面磨削精度及损伤评价 | 第32-49页 |
2.1 复杂光学曲面描述 | 第32-33页 |
2.2 复杂曲面的形位误差评价 | 第33-42页 |
2.2.1 误差评价算法 | 第34-36页 |
2.2.2 面形误差和位置误差关系 | 第36-39页 |
2.2.3 实验验证 | 第39-40页 |
2.2.4 曲面参数对形位误差评价的影响 | 第40-42页 |
2.3 曲面磨削损伤评价 | 第42-47页 |
2.3.1 磨削表面损伤检测方法 | 第42-45页 |
2.3.2 磨削表面损伤表征方法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复杂光学曲面磨削精度控制技术 | 第49-99页 |
3.1 磨削几何模型 | 第49-58页 |
3.1.1 磨削砂轮的数学描述 | 第50-52页 |
3.1.2 曲面磨削几何模型建立 | 第52-54页 |
3.1.3 曲面磨削干涉分析 | 第54-57页 |
3.1.4 不同磨削方法特点 | 第57-58页 |
3.2 曲面磨削误差来源及控制 | 第58-92页 |
3.2.1 砂轮和曲面相对位姿误差及砂轮尺寸误差 | 第58-70页 |
3.2.2 砂轮轮廓形状误差 | 第70-73页 |
3.2.3 砂轮让刀导致的磨削误差 | 第73-87页 |
3.2.4 磨削参数相关的磨削误差分析 | 第87-88页 |
3.2.5 振动导致磨削误差分析 | 第88-91页 |
3.2.6 磨削轨迹直接补偿法 | 第91-92页 |
3.3 曲面磨削误差控制实验验证 | 第92-97页 |
3.3.1 离轴抛物镜磨削加工 | 第92-94页 |
3.3.2 组合自由曲面镜磨削加工 | 第94-9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四章 曲面磨削损伤分布及控制策略 | 第99-128页 |
4.1 损伤力学理论模型 | 第99-103页 |
4.1.1 压痕断裂力学理论 | 第99-100页 |
4.1.2 磨粒刻划力学理论 | 第100-101页 |
4.1.3 理论模型讨论 | 第101-103页 |
4.2 磨削损伤分布规律 | 第103-116页 |
4.2.1 磨削损伤横向分布规律 | 第103-105页 |
4.2.2 磨削损伤纵向分布规律 | 第105-116页 |
4.3 磨削过程的损伤扩展 | 第116-123页 |
4.3.1 损伤扩展实验研究 | 第117-120页 |
4.3.2 损伤扩展理论分析 | 第120-123页 |
4.4 磨削刚度对损伤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4.4.1 磨削刚度对损伤的静态影响 | 第123-124页 |
4.4.2 磨削刚度对损伤的动态影响 | 第124-126页 |
4.5 控损伤工艺优化策略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曲面多目标控制磨削工艺路线及加工实例 | 第128-136页 |
5.1 曲面外形参数及加工方案 | 第128-129页 |
5.2 曲面位置公差控制 | 第129-131页 |
5.3 曲面多目标控制磨削工艺路线 | 第131-132页 |
5.4 曲面磨削结果及分析 | 第132-135页 |
5.4.1 平面磨削结果 | 第132-133页 |
5.4.2 曲面磨削结果 | 第133-134页 |
5.4.3 磨削损伤结果 | 第134-13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36-138页 |
6.1.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36-137页 |
6.1.2 创新点总结 | 第137-13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57-158页 |
1、发表的论文 | 第157-158页 |
2、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58页 |